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标题: 最新设计的F1B国际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 [打印本页]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9 04:43
标题: 最新设计的F1B国际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5-1-22 22:13 编辑

[attach]2448899[/attach]继承了25年前的老玩意儿,又加了些新元素:
1.气动布局总体不变,把原翼展从1640改为1800,减小诱导阻力;並把上反改为圆型以减小干扰阻力.
2.把碳纤机身上的金属件全部改成碳纤维件,把节约的重量给机翼.
3.橡筋40克时机翼重48克,30克后一般机翼重58克.
新设计机翼分配重量65克,机翼中段上下弧面全为碳纤,通过计算可以搞定,实干时还需努力.
4.变距延时开桨机头不变,再改精巧,采用数控加工.
5.坚持变机翼安装角的控制机构.由机械改电子.
6.螺旋桨由桐木改碳纤维.
各位专家看看咋样.








作者: ufoabc520    时间: 2014-12-9 07:04
小时候常常飞这种飞机!!

作者: snowynight    时间: 2014-12-9 07:42



我嘞个去,这货要是遇到上升气流见上帝了……机主直接哭了啊


作者: 丹顶鹤    时间: 2014-12-9 07:50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4-12-9 07:55 编辑

两侧的弧形上反,工艺不简单!
期盼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传统航空模型运动在您的影响下持续发展。

期待完成机和飞行。
2014-12-9 04:57 编辑
废寝忘食让我感动!





作者: 去远方    时间: 2014-12-9 08:22
顶技术折腾,坐等飞行

作者: 无限美好    时间: 2014-12-9 08:33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9 08:40
snowynight 发表于 2014-12-9 07:42
我嘞个去,这货要是遇到上升气流见上帝了……机主直接哭了啊

有迫降,而且可以装跟踪器.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9 09:05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12-9 09:09 编辑
丹顶鹤 发表于 2014-12-9 07:50
两侧的弧形上反,工艺不简单!
期盼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传统航空模型运动在您的影响下持续发展。{: ...


搞顶尖东西确实不易,需要很多合作.
为了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F1.高原给了我极大的配合,他进口的F1全是顶级的.
我的桨与南雍教练合作:他专门生产各种螺旋桨,他们的桨目前在世界上占有率达50%以上.
我己去过,因太忙得插空干.
机身在北 京的碳翁处干,另件图己交给了模具加工厂.
机尾翼和总装在张健的无人机所干,他那儿除设备齐全外,关健是人,骨干力量全部是F1的运动员.
电子控制系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导來搞,目前演示板己完成.
机头再找一家数控机加工厂.
......关健是他们都太忙了,不能影响人家赚钱.
在这里我要感谢理解和支持我的人.





作者: zyue2002    时间: 2014-12-9 09:27
ufoabc520 发表于 2014-12-9 07:04
小时候常常飞这种飞机!!

你的童年好牛掰呀!


作者: zyue2002    时间: 2014-12-9 09:31
有点像B787的翼尖设计,据说787的机翼可以弯成O型而不折断。

作者: 丹顶鹤    时间: 2014-12-9 09:34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4-12-9 09:40 编辑

      期盼 我国自己研制开发的 F1B 国际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   早日批量生产,自由竞翔在国内外的蓝天白云之间。





作者: 北京高原    时间: 2014-12-9 10:52
机翼的设计确实非常帅。备受期待的一架飞机,有成品后我会购买并做对比测试。另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前机身长度为460,与世界上主流的500及520的长度差不少,这样一来国内现有主流的660毫米橡筋束将无法直接使用在这款机身中。另,目前国内外的橡筋长度基本都660毫米上下,穿过挂轮对折后是330毫米,我仅仅是担心这个长度对于460毫米前机身来说是不是长了不少。。。。。。(以上仅仅代表个人思路,希望能与国外产品接轨,增强一致性,便于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作者: 13852488600    时间: 2014-12-9 11:33
。好啊。期待。虽然我不弄1B。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0 04:53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12-10 07:37 编辑
北 京高原 发表于 2014-12-9 10:52
机翼的设计确实非常帅。备受期待的一架飞机,有成品后我会购买并做对比测试。另有一个小问题,就是 ...


你喜欢,我很高兴.
1.和国际挂轨的问题,我俩谈过,共识:机翼主梢与定位梢矩离50;桨根直径6毫米;前机身口与机头配合25毫米.便于互换.
2.前机身长度,也沒有问题.现在主流使用橡筋1/16,盘13圈660,对折后330.我的前机身460,实际机头挂轮与反转钩之间是410.
410一330=80.这己是很紧了.我今年比赛盘12圈半700,对折后350.都感太紧.橡筋全部释放完为标准.
你给我的橡筋我简单测定了一下拉长倍数10,几乎沒有残余变形,美国橡筋比较稳定,好坏差别不大.
过去的国产橡筋残余变形10%,(30秒以内时间测定).轮与捎子的距离定长度应为:盘橡筋对折长度十残余变形长度十20~30毫米为宜.
如果太长会造成橡筋拉长而没有变成扭力的损失.在这点上与吴总有共识,他唯一担心是前机身短,后机身长了刚度不够,会抖动.
另外无用的前机身长度加到后段可减轻重量.
鬼子的后机身太细可能会出现这个问题,而我的后机身大头18mm,小头6.请放心.
现在的机头全部都是扭力止动,对于机身长度,不是很严格.
谢谢!









作者: dwight2009    时间: 2014-12-10 07:13
膜拜啊!!

作者: F1爱好者    时间: 2014-12-10 08:10
模型设计非常有新意,圆弧上反角的制作难度比较大,非常期待正机早日亮相赛场。

作者: 震元子    时间: 2014-12-10 08:58
弧型上反,独一份!橡筋束比鬼子的短,扭距更大,爆发力更猛!

作者: 法兰    时间: 2014-12-10 11:34
坐等飞机成型~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1 00:02
震元子 发表于 2014-12-10 08:58
弧型上反,独一份!橡筋束比鬼子的短,扭距更大,爆发力更猛!

前机身短了,橡筋束沒变.鬼子的设计不合理.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1 00:05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10 08:10
模型设计非常有新意,圆弧上反角的制作难度比较大,非常期待正机早日亮相赛场。

我也着急,过几天張健他们稍不忙时,我去他那上班,下手一起干.

作者: daixp    时间: 2014-12-11 01:00
本帖最后由 daixp 于 2014-12-11 01:07 编辑

    新设计很有现代F1B风范。       

    相互学习和交流,原本是航模运动的一件乐事。以往全国比赛结束后,都有经验交流会,有时还能领到一本资料汇编。在经验交流会上聆听高手们的精彩发言真是一种难以用语言确切表述的感受。人们说,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受都是最准的。        

    近年来,曾几何时,保密心态在若干人中有所滋生。曾见到过拒绝拍照自己模型者,也听到过环顾左右而言他的天书般“技术介绍”……楼主坦诚的进行技术交流,辅以自己精心绘制的图纸,难能可贵,谨表示敬意。深感,航模界应提倡和崇尚这种境界。
   
    当然,以航模逐利而别无他求者,他们的“保密”也没什么不对。且“密”且珍惜。
   
    我去年拜访过“云中漫步者”模友所在的少年宫,两位航模老师把自己最好的模型拿出来介绍和讲解。那可是他们用来比赛的模型,我们可是同场竞技!这样的阳光“航模态度”越多,航模就愈加美好。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1 06:55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12-11 07:18 编辑
daixp 发表于 2014-12-11 01:00
新设计很有现代F1B风范。        

    相互学习和交流,原本是航模运动的一件乐事。以往全国比赛结 ...


谢谢您的赞誉.
在六运会时,各省都很重视成绩.竞争非常激烈,我都不保密.
那年,云南呂鸿拜我为师.冬训时,,就在我们F1工作室一起训练,
被我们航校校长看见,骂我一顿"你是哪队教练"!后来吕鸿在民航招待所租房,晚上找我.
再后來,呂鸿成为了全国冠軍.我很高兴.
现在什么年代了,自由飞项目这么萧条.努力推还來不及呢.




作者: 北京高原    时间: 2014-12-11 07:18
ufoabc520 发表于 2014-12-9 07:04
小时候常常飞这种飞机!!

您小时候飞的应该是P1B吧,就是2克橡筋那种。张老师这个是F1B,怒老大个儿的那种。


作者: 雷厉风行    时间: 2014-12-12 11:34
WENYEE 发表于 2014-12-9 09:05
搞顶尖东西确实不易,需要很多合作.
为了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F1.高原给了我极大的配合,他进口的F1全是顶 ...

祝您早日成功!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2 14:00
雷厉风行 发表于 2014-12-12 11:34
祝您早日成功!

謝谢!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6 18:09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10 08:10
模型设计非常有新意,圆弧上反角的制作难度比较大,非常期待正机早日亮相赛场。

谢谢.一定要做到最先进.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7 05:55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12-17 05:56 编辑

F1B资深运动员張博老师在私下给我的建议很好,现贴出来.

张教练:拜读您的图纸,有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供您参考。机翼的上反角是否偏大?过去八十年代翼展只有1300多,大上反角可以提高横测安定性。如今翼展已经1800了,横测安定性大大提高,老外的翼尖高度只有110了。侧面积小的模型受侧风影响小。第二是如此大翼展的平尾用80的翼弦和375?的翼展好像不匹配,那么大展弦比的机翼,是否可以减点平尾的翼弦?这样美观些。另外现在有些人的平尾面积已经2.8甚至2.6了。班门弄斧了[im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7B[W]SJ%601FUGóJ0GE%7DI0JW.gif[/img]
2014-12-14 8:28:45
  张文义 2014-12-14 8:28:45

谢谢张搏老师,这才是专家的意见.说的很对,这两问题我真想过,原图平尾就是75还沒开工,我会考虑.




作者: F1爱好者    时间: 2014-12-17 12:47
同样面积 翼弦大点 重量好控制点吧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7 14:43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17 12:47
同样面积 翼弦大点 重量好控制点吧

是的.一个完美的设计考虑的问题很多,如:气动布局,结构强度,刚度,材料,工艺等.

作者: F1爱好者    时间: 2014-12-18 16:40
俺也是瞎猜猜的哦 有得罪之处请各位前辈多多包涵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8 18:23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18 16:40
俺也是瞎猜猜的哦 有得罪之处请各位前辈多多包涵

没有,可能是误会.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8 22:27
WENYEE 发表于 2014-12-17 05:55
F1B资深运动员張博老师在私下给我的建议很好,现贴出来.

张教练:拜读您的图纸,有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供您 ...

改动了一下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9 06:54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12-19 07:04 编辑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18 16:40
俺也是瞎猜猜的哦 有得罪之处请各位前辈多多包涵


和您聊几句:
今年全国比赛期间东道主请我和几个朋友吃饭,席间非叫我先说几句.
我就以老卖老:
第一句是,自由飞不死.今年比赛人数众多自由飞QQ群主王浩和高原功不可末.第一坏.
第二句是,感谢东道主的盛情.第二杯.
第三句是,希望许昌市体育局越过省体自己承办全国甚至世界比赛.打造许昌自己的品牌.第三杯.
许昌飞自由飞的埸地太好了.再也找不到了.

自由飞项目开展确实困难,又沒人待斤.我曾为它付出太多,心里总放不下.
今年上半年我加入自由飞QQ群聊后发现,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我很高兴.
高原把世畀上最先进的飞机全整回来了,赛场上几乎青一色进口飞机.我又痛心又高兴.
痛心我们确实落后了.他们也想用我们自巳的,可哪儿有啊?
高兴的是他们花那么多钱买进口,把最先进的东西引进来让大家-起学习一起玩,这也需要勇气呀!
使"自由飞不死"在这点上我很佩服,也很支持.最起码我们跟上了世界的步伐.
望国人们拿出自己的东西去抗衡!去争雄!
不要去指责.







作者: F1爱好者    时间: 2014-12-19 08:09
张老师 有个不懂的地方 还望赐教:为什么用76而不用75的翼弦?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19 08:15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19 08:09
张老师 有个不懂的地方 还望赐教:为什么用76而不用75的翼弦?

凑面积,这样改动小.

作者: zxl31256    时间: 2014-12-19 11:02
盼望着盼望着。到时出货时在坛内通知下。很喜欢,买一架比赛用。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22 11:33
zxl31256 发表于 2014-12-19 11:02
盼望着盼望着。到时出货时在坛内通知下。很喜欢,买一架比赛用。

再加一张翼台图纸,否则看不出其功能.

作者: 震元子    时间: 2014-12-22 15:00
WENYEE 发表于 2014-12-22 11:33
再加一张翼台图纸,否则看不出其功能.

还是变翼型的!!大手笔啊,张老师!

作者: 橡皮鸭子    时间: 2014-12-22 15:25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23 05:31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12-24 01:44 编辑
震元子 发表于 2014-12-22 15:00
还是变翼型的!!大手笔啊,张老师!


不是,这回仍是变机翼安装角.
不过这个问题我考虑过.目前重量拿不下来.
40克时,机翼不到50克;30克时,机翼不到60克;
而这次我机翼65克左右,(中段上下全碳蒙皮提高生存能力)把机身上的金属件改碳纤维,以减轻重量.
等国际航联把橡筋改成20克时就可以干了.
这个翼台给下面改动打了个基础.








作者: 震元子    时间: 2014-12-24 10:10
WENYEE 发表于 2014-12-23 05:31
不是,这回仍是变机翼安装角.
不过这个问题我考虑过.目前重量拿不下来.
40克时,机翼不到50克;30克时, ...

中段上下全碳蒙皮,重量能不能控制住啊!!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24 10:33
震元子 发表于 2014-12-24 10:10
中段上下全碳蒙皮,重量能不能控制住啊!!

我己算过,可以.

作者: F1爱好者    时间: 2014-12-26 07:50
WENYEE 发表于 2014-12-24 10:33
我己算过,可以.

张老师 F1B的机翼中段有必要上下弧全碳蒙皮吗?要这么大的强度吗?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26 09:24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26 07:50
张老师 F1B的机翼中段有必要上下弧全碳蒙皮吗?要这么大的强度吗?

目前世界上F1B还沒有这么做.
我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1.按规则把重量用到极至:即不犯规也不吃亏.
2.提高生存能力.现在自由飞的飞行场地越来越不好找.地面坏境很差,有可能就是刚收完的庄稼地.
90年到小日本訪问,就在庄稼地里飞,迫降下來尽是窟窿,只好用淘汰飞机飞.


作者: F1爱好者    时间: 2014-12-27 11:24
WENYEE 发表于 2014-12-26 09:24
目前世界上F1B还沒有这么做.
我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1.按规则把重量用到极至:即不犯规也不吃亏.

张老师 对您的说法有几个不同想法, 是否对。1:把富裕的重量放重心位子上去 这样对模型的安定性会好很多。2:您以前用的蒙皮肯定没现在的结实,现在的蒙皮应该不会怕秸杆啥的。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4-12-28 09:13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12-28 09:40 编辑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27 11:24
张老师 对您的说法有几个不同想法, 是否对。1:把富裕的重量放重心位子上去 这样对模型的安定性会好很多 ...


说的很对,重量分布是很重要的,应靠近重心.对提高安定性有好处.
我这次设计的尾段比鬼子的还要轻,机翼翼尖也没增加重量.转动惯量不会增加.
只是把中段加强一来提高生存能力;二来从结构上讲更合理;三为以后改进打基础.
因为三项竞时的重量本身己很苛刻,把重量用在最合理的地方是最理想的:F1B
如有富裕重量我也不会在重心上去配重,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会把变机翼翼型的装置搞上去.
不过新飞机做好了,还有富裕重量,配在重心上是对的.






作者: hgmn    时间: 2015-1-20 08:04
张教练千万注意机翼的扭,国内一直以来的“好扭”概念是错误的。这也是国内飞机一直不吃气流的原因。


作者: hgmn    时间: 2015-1-20 08:05
另外可以考虑做一个信标机在上面。

作者: hgmn    时间: 2015-1-20 08:06
hgmn 发表于 2015-1-20 08:05
另外可以考虑做一个信标机在上面。

如果带GPS更好。


作者: hgmn    时间: 2015-1-20 08:27
(, 下载次数: 121) (, 下载次数: 121)


作者: hgmn    时间: 2015-1-20 08:29
这是乌克兰商品机的图纸。2005年买的。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1-20 12:13
hgmn 发表于 2015-1-20 08:29
这是乌克兰商品机的图纸。2005年买的。

这是个坏扭,不合理.

作者: hgmn    时间: 2015-1-20 16:55
WENYEE 发表于 2015-1-20 12:13
这是个坏扭,不合理.

其实所谓“好扭”的概念是错误的。
“好扭”理论认为,气流冲击时,内翼因为迎角大先失速,然后内倾转弯进入气流团中。
其实这个概念是错误的,因为一般遇到气流时,还没等失速状况出现,内翼升力就陡然增加,造成外转力。而使飞机不能进入气流团。看一看升力曲线即可判断。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外翼安装角比内翼稍大一些,即所谓“坏扭”。
当年去阿根廷发现这一问题,由于话题敏感所以只在内部说过。
效果如何,您可以弄架飞机试一试。另外可以把国内有的进口飞机测一测。


作者: 北京高原    时间: 2015-1-20 18:58
橡筋飞机我不熟,就牵引来说,滑翔时内翼中段迎角还是比外翼大一点儿,但是两个翼尖都是负迎角。

作者: 北京高原    时间: 2015-1-20 18:59
对了,忘了说了,我橡筋飞机的机翼变扭装置都是在外翼这边,起飞时后缘抬起,滑翔时后缘放下。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1-20 20:54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5-1-20 21:09 编辑
北 京高原 发表于 2015-1-20 18:59
对了,忘了说了,我橡筋飞机的机翼变扭装置都是在外翼这边,起飞时后缘抬起,滑翔时后缘放下。


沒错,这就是"好扭".这和内翼后缘放下是同一道理.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1-20 20:56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5-1-20 21:00 编辑
北 京高原 发表于 2015-1-20 18:58
橡筋飞机我不熟,就牵引来说,滑翔时内翼中段迎角还是比外翼大一点儿,但是两个翼尖都是负迎角。


这也是"好扭".翼尖的处理也很讲究,可减少扰导阻力.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1-20 21:06
hgmn 发表于 2015-1-20 16:55
其实所谓“好扭”的概念是错误的。
“好扭”理论认为,气流冲击时,内翼因为迎角大先失速,然后内倾转弯 ...

好现象,希望大家广泛发表意见.论谈太冷清了.

作者: hgmn    时间: 2015-1-22 16:10
北京高原 发表于 2015-1-20 18:59
对了,忘了说了,我橡筋飞机的机翼变扭装置都是在外翼这边,起飞时后缘抬起,滑翔时后缘放下。

这说明滑翔时,外翼安装角比内翼大。当遇到气流时,外翼所增加的升力比内翼大,飞机内转进入气流团。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1-22 20:54
hgmn 发表于 2015-1-22 16:10
这说明滑翔时,外翼安装角比内翼大。当遇到气流时,外翼所增加的升力比内翼大,飞机内转进入气流团。

我的手写板坏了,不会打字。修好再说。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2-4 11:57
hgmn 发表于 2015-1-22 16:10
这说明滑翔时,外翼安装角比内翼大。当遇到气流时,外翼所增加的升力比内翼大,飞机内转进入气流团。

我的手写板好了。可以写了。
关于"好扭"在竞时项目中是个永恒到话题,就像写小说"爱情话题永远写不完一样。
我晚上重发一帖,专门谈一淡"好扭"希望大家参与。


作者: 滇曦和尚    时间: 2015-2-10 16:20
震元子 发表于 2014-12-22 15:00
还是变翼型的!!大手笔啊,张老师!

感觉像迫降装置

作者: 滇曦和尚    时间: 2015-2-10 16:24
震元子 发表于 2014-12-22 15:00
还是变翼型的!!大手笔啊,张老师!

看到后面才发现是我理解错了,晚辈无知,以为是尾翼翼台的迫降装置。前辈见笑啦。哈哈

作者: XXBO    时间: 2015-2-13 22:34
曾经玩过自由飞的过来支持一下。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2-14 07:37
滇曦和尚 发表于 2015-2-10 16:24
看到后面才发现是我理解错了,晚辈无知,以为是尾翼翼台的迫降装置。前辈见笑啦。哈哈



作者: F1爱好者    时间: 2015-2-14 13:06
不知道进展如何了?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5-3-1 01:19
F1爱好者 发表于 2015-2-14 13:06
不知道进展如何了?

设计工作基本完毕‧
因这次要求较高.首先要全部建立"数模",然后再开模加工.比较麻烦.
合作的人和单位又多,人家都很忙.如张健他们军品任务很紧.
我非常着急.谢谢关心.


作者: mby    时间: 2015-12-2 09:45
WENYEE 发表于 2014-12-11 00:02
前机身短了,橡筋束沒变.鬼子的设计不合理.

重量靠前安定性好


作者: ZHANGJP    时间: 2015-12-7 18:38
张老;说说电子控制。1k碳布全蒙高度高分量轻又美观,好!

作者: ZHANGJP    时间: 2015-12-7 18:39
打错了;强度高

作者: Beidouxing    时间: 2015-12-16 07:27
WENYEE 发表于 2014-12-11 00:05
我也着急,过几天張健他们稍不忙时,我去他那上班,下手一起干.

期待!


作者: 会飞的巨人    时间: 2016-3-9 22:52



首先膜拜一下张老!这些图让我回忆起三十年前《航空模型》上经常看到的那些自由飞图纸来,真是亲切啊!只可惜那时年龄太小,懵懵懂懂完全没有感觉。今天又能看到大师的设计,真是感到有福!不知目前进行得怎么样了呢?


作者: WENYEE    时间: 2016-3-11 09:53
会飞的巨人 发表于 2016-3-9 22:52
首先膜拜一下张老!这些图让我回忆起三十年前《航空模型》上经常看到的那些自由飞图纸来,真是亲切啊! ...

谢谢关注,正在努力中。






欢迎光临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http://bbs.5im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