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特帅呆王子    时间: 2004-9-22 07:02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简单吧!不用拉码也可以做到
作者: moto    时间: 2004-9-22 07:05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简单。。。~
作者: zxxhan    时间: 2004-9-22 08:15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我怎么什么也看不到。。。。。。。。。。。
作者: deepsea97    时间: 2004-9-22 08:27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我还以为九我看不到呢
作者: 电魔    时间: 2004-9-22 08:33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看不到.请重新上图
作者: 特帅呆王子    时间: 2004-9-22 08:50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可以啦
作者: 快乐小陈    时间: 2004-9-22 09:28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厉害
作者: wxyyz    时间: 2004-9-22 09:36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还是没有!
作者: tiana999    时间: 2004-9-22 16:12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好办法
作者: tiana999    时间: 2004-9-22 16:22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呆呆,请问一下你的华迈2015KV值是多少?用4025桨直驱拉力大约有多大?
作者: deepsea97    时间: 2004-9-22 20:56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好是好,不过一个拉码才5元,台钳可不好找啊,我的是用两个螺丝刀撬下来的
作者: 钓鱼狼    时间: 2004-9-22 21:42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简易拉马~~容易伤到齿尖~~
稍微碰一点也无所谓~~影响不是很大.是个好法儿
作者: kingddr    时间: 2004-9-22 21:56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我的拉马不争气阿,两个爪都开了,齿轮都不出来,气人。
作者: 特帅呆王子    时间: 2004-9-22 22:03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下面引用由tiana9992004/09/22 07:22am 发表的内容:
呆呆,请问一下你的华迈2015KV值是多少?用4025桨直驱拉力大约有多大?
2015 KV 4100   用4025拉力多大还不知道啊,我没有拉力计。对了,我拆这个350c就是想用炭刷马达玩一下飞翼先。摔了不心疼 :em06:
作者: tiana999    时间: 2004-9-23 02:49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呵呵,呆呆最少有3个无刷了吧,明天俺也弄个飞袅龙,再麻烦问下2015在4025,7。2
V下工作电流有多大呢?用1000MAH5C放电的锂电恐怕不行吧,电流一定大于5A吧!
作者: szc    时间: 2004-9-23 03:58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老帅!厉害,我现在只想知道齿轮的安装方法啊!~
作者: 特帅呆王子    时间: 2004-9-23 04:45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这个贴子最后由特帅呆王子在 2004/09/22 07:57pm 编辑]

安装就用台钳压了。用敲击的办法不好掌握。
2015+4025浆  我没有电流计,看过批撒的帖子电流估计会在10A左右吧。我用400ma的小电池接在手上结果电池的电极引出处迅速发烫,把手都烫疼了可见电流是非常大的。
如果不是为了轻量化我想用华迈2025 和GS之类的长无刷电机会对电机更好。
对了,电池最好不用小于1500ma的。大容量的放电才好
作者: tiana999    时间: 2004-9-23 06:03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是啊,大融量的相对放电性能会好些,但重量又会加大。ELE的15~20C放电的锂电啥时能出来啊?到那时弄个大无刷飞F16或袅龙可就爽死了,真的有和40机油机一拼了。
作者: 明星    时间: 2004-9-23 06:33
标题: 快速退出350C电机铜齿轮一法
:em26:  :em01:
作者: 转速    时间: 2004-9-27 23:06
胶钳是什么呀?




欢迎光临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http://bbs.5im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