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骄傲的纪录 --记四川航模队召开822破纪录纪念座谈会 8月22日,是中国航模界值得纪念的日子:30年前的今天,四川省运动员赵济和打破了“航空模型F2A 1毫升活塞式 发动机线操纵模型飞机圆周速度(27号项目)”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是日,四川航模队在四川省航空运动学校举行了纪念座谈会。 1981年底,为了冲击航空模型F2A线操纵圆周速度27号项目世界纪录,四川省航模队在总教练蒙开宁的带领下组织了一个由教练员杨廉辉、运动员赵济和、杨维威、蒋世驯、蔡开泉和技工彭加幼组成的攻关团队,专门研发为打破该项纪录所需的排量为一毫升的活塞式航模发动机和破纪录用的模型等器材。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受文G十年DL的影响,我国的航模事业处于恢复发展的阶段,而受比较落后的机械制造业的制约和制造发动机所需材料的稀缺的影响,我国的航模发动机的水平落后于当时的苏联和欧美国家,这直接影响了中国运动员的整体成绩。四川省航模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向“航空模型F2A线操纵圆周速度27号项目”的世界纪录发起了冲击。他们自己设计和制造了发动机和模型,并在1982年4月16日由赵济和在山东济南的全国航模 比赛中以每小时200.055公里的成绩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吉姆.瓦德保持的“航空模型F2A线操纵圆周速度27号项目”世界纪录,第一次在线操纵圆周速度项目纪录上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984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的水平,再一次为国争光,四川省体委的领导要求四川航模队对该纪录能有新的突破。四川航模队在82年破纪录和83年超纪录的发动机的基础上,重新研发制作了第三代发动机,并根据测试、训练飞行中各个发动机的不同表现,进行了严谨、科学的分析和摸索。认识到要再破纪录,发动机必须再上一个台阶,转速要达到每分钟3万转以上才有可能使模型的飞行速度超过世界纪录。在制造,试车和试飞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他们团结一心,不言放弃,共同探讨问题症结所在,群策群力共同攻关,同时还得到了国内兄弟航模队广东队、贵州队、西工大刘明道老师和有关单位如洛阳轴承研究所、132厂、成都工具研究所等的支持。经过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共同努力,在突破制造工艺、轴承选配等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终于在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由赵济和在四川省第五届运动会上以每小时251.660公里的飞行速度打破“航空模型F2A线操纵圆周速度27号项目”每小时223.186公里飞行速度的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而且现在成为了中国航模运动员硕果仅存的唯一保持的一项世界纪录。 当年的四川省体委老主任郭炎、四川省航空运动学校的老书记张丕文、省体委的老处长、航模队的老队长黄克文、四川省航空运动学校现任校长邓华、副校长陈宏、退休老教练杨廉辉、赵济和、杨维威等和当年参与工作的相关人员及原四川省航空模型运动员和现役运动员等二十余人参加了纪念 活动。座谈会上,郭主任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当年组织实施破纪录活动的过程,赞扬了四川航模队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奋力攻关的精神。座谈中,大家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航模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早期航空知识教育,激发青少年热爱航空事业的作用;在竞技比赛中为国争光方面、休闲娱乐活动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航模界的老前辈黄永良老先生专门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当年国家体委派来的观察员航模界的知名人士黄云先生还通过微信视频向座谈会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已经退休的该团队教练员杨廉辉、运动员赵济和、运动员杨维威等现在仍然在参加着航空模型活动,他们和很多四川省、成都市的老航模爱好者们经常在一起玩航模,并热心在青少年中普及航空模型科技知识。他们对航空模型的热爱和取得的成绩,对推动我国航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航空模型运动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1984年国际航联颁发的承认该项世界纪录的证书
8月22日座谈会会场
当年参加破纪录工作的同志们,左起技工彭加幼、运动员赵济和、教练员杨廉辉、运动员杨维威、运动员蒋世驯
打破该项世界纪录用的发动机(非原件)
84年破纪录测验打破世界纪录的四川运动员赵济和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