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敬佩的天津基层航模辅导员崔忠仁 模型广角
文图/培才
我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学校里的航模辅导员。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基层航模辅导员的工作与生活,对此非常熟悉。崔老师比我年长几岁,是我在业余航模界里最敬佩的老教师。他的经历大都是我亲眼目睹。比赛时我们曾是对手,闲暇时是“杯水之交”的好朋友。
现代航模逐渐向玩具化、娱乐化及高科技、高消费的商业化方向发展。往昔以培养教育人才为目的、朴实艰辛的航模活动渐渐地远离了我们。向年青一代航模辅导员们回顾往昔的经历,坚定教育思想,坚守这块教育阵地,是我回顾这些片段的缘由。
航模启蒙20世纪50年代,国防体育活动在天津青少年学生中开始推广普及。1958年,河北省广泛开展“十万弹射模型滑翔机”活动时,崔忠仁已是天津师范学校航模爱好者和航空模型社团活动的骨干。从事教育工作后,他在学校里积极开展学生航模活动,并多次参加天津国防体协航空模型俱乐部举办的中小学辅导老师培训班。直到现在,当年赵忠英教练的“航模原理与飞行”、黄在中教练的“无线电遥控技术”等讲座内容还都深深印刻在崔老师的记忆中。而薛民献编著的《牵引模型滑翔机的设计》、唐翊军编著的《橡筋模型飞机的设计》等书籍他也珍藏至今。这些都为他50多年的青少年航模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虚心好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崔老师就开始辅导小学生航模活动。在业余航模辅导员里,他可谓年龄最长的一位。由于他为人忠厚、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航模专业队里的教练们对他刻苦钻研的精神仍然很敬佩,称他是基层辅导员队伍中的陈景润。为此,他们经常支援崔老师一些航模器材,少年宫的航模活动也得以迅速发展。
为了向郭浩洲教练学习插小旗判断气流的经验,崔老师经常住在航校,主动做一些辅助工作,认真观摩航模队的清晨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崔老师就成为这些中小学业余辅导员里掌握气流经验最丰富的一个。同时,他还向陶象乾教练学习橡筋动力模型、向陈康生教练学习无线电遥控技术、向王书人教练学习线操纵特技……虚心好学是他日后在各竞赛项目中经常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
那时,崔老师要同时指导牵引、橡筋和内燃机自由飞三个竞时项目,线操纵与无线电遥控项目的辅导工作也基本由他一人承担。而要教好这么多的项目,崔老师经常虚心请教专业教练和其他航模老师逐渐成为业余航模辅导员中的最佳多面手。
不甘蹉跎20世纪70年代初,崔老师在中学任物理教师。为了使神奇奥妙的飞行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他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恢复了学校里的航空模型活动。当时学校经费紧缺,他就组织了饲养家兔的课外活动,与航模组的孩子们一起每天放学到菜摊捡拾被丢弃的菜叶喂养小兔,赚钱后再去购买航模材料。通过师生这种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办法,勉强解决了航模活动的经费问题。崔老师还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补贴给航模活动。
“文G”时期,航空模型运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制作模型飞机的材料非常缺乏。崔老师就带着学生将学校里报废的桌椅锯成木条、木块削制螺旋桨,把三层板揭开成薄木片刻制翼肋,还将竹条、麻杆、秫秸杆等作为制作模型飞机的代用品。
记得有一次,崔老师遇到园林工人砍伐泡桐树,他如获至宝,立即带领学生将适宜的树干用三轮车驮回学校,晾干后锯成木板备用。我现在还依稀记得,有一架遥控模型滑翔机的机头就是崔老师当时指导学生用整块桐木掏挖削制成型的。每当看到这架模型,当年艰苦奋斗搞航模的情景历历在目。而这些都只是基层航模辅导员艰辛经历的冰山一角。
那个年代,学生只上半天课,没有课业负担,业余时间很多。崔老师让孩子们喜爱上航空模型活动,充实了他们的蹉跎光阴,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又扩展了课本中的物理科学知识。由于崔老师带领的每个小组都很出色,他被评为天津市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20世纪80年代初,他又光荣地成为全国首届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为了让崔老师更好地发挥教学特长,区教育局调他到少年宫担任专职航空模型活动辅导员。
艰苦训练航空模型运动最引人入胜、最辛苦的是调试飞行训练。
每到周日,崔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骑上自行车,披着黎明前的满天星斗,驮着装模型飞机的大纸箱(40瓦灯管包装箱),奔赴几十里地之外的天津北郊韩家墅航空运动基地。清晨赶到场地,草丛露水打湿了衣裤,荆棘锐刺划破了皮肤,但为了试验新研制的模型飞机,大家依然热情高涨,经常在没有树木遮荫的旷野试飞奔跑一整天。足踏蒸腾大地,面朝烈日阳光,忍耐艰辛劳累,就是为了经过无数次的试飞调整后,将所有难题各个击破。顿悟科学、其乐无穷,正是航模运动的一大魅力。
性能好的模型飞机(自由飞),飞得又高又远,大家经常要跨过小河沟、钻进青纱帐,才能找回。模型有时出现故障,从空中栽下被摔得稀巴烂,师生们还要仔细收集残骸部件,归置整理好再拿回去修补。
为了使学生们适应恶劣天气下的飞行,崔老师有时还要冒着小雨继续坚持训练。一天傍晚,黑云密布、云层低压、眼看暴雨就要来临。崔老师带领学生急忙收拾模型从机场向外奔跑,紧接着就雷雨交加。好险啊!现在回想起这一幕,我还心有余悸。而冒着雷击危险的经历让这些孩子终生难忘。
当时,游泳过河捡回模型飞机是一种野外训练、竞赛必备的能力。为此,崔老师很早就把游泳训练作为少年航模运动员的必修课。他在子牙河教会了所有航模队学生游泳,孩子们水性都很好。尽管如此,崔老师还是非常谨慎,无论是模型落入水中、飞过小河还是落入青纱帐,他必定亲临现场,亲自处理,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他还带领学生们自制了几台无线电对讲机,加强野外训练的通信联络,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每到暑期,崔老师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指导学生航模集训、竞赛中。在训练基地,他经常跟少年选手们吃住在一起,像慈父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却因此而无暇照顾家人。他经常活跃在韩家墅航空训练基地的绿野间,皮肤晒得黝黑,活脱一个“老农民”。为了训练工作,他一改往日在课堂里文质彬彬的教师外貌,身穿大裤衩、头顶破草帽、胡须拉碴、不修边幅。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苦,所以崔老师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当之无愧。每年暑期集训后,崔老师都显得消瘦,但他仍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地迎接新学年工作。
通过崔老师这样严格的训练,使孩子们感悟到了飞行科学的乐趣,磨练出百折不挠、决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与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航模育人在航模教室里,崔老师是指导设计制作航模的“总工程师”;在航空运动基地,他又是各项飞行试验的“总指挥”。他从不因竞赛失误而恼怒斥责学生,也不因取得优异成绩而狂妄自喜。他常说:“成功是教育,失败也是教育。”对于名利,他看得开、放得下、将之置于身外。崔老师始终保持着一个教师冷静思考的习惯,在航空模型运动各个阶段、不同时机,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是航模辅导员中难能可贵的教书育人的典范。
崔老师生活极其俭朴,不会抽烟,也从不喝酒,微薄的工资经常用来补贴航模经费。他唯一的嗜好就是教孩子们制作、放飞模型飞机。生活上艰苦朴素、器材设备上因陋就简、技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上积极向上,这就是崔老师为人师表的风范。
50年来,崔老师辛勤耕耘在航空模型运动这块土地上,使众多中小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他培养过很多参加市级、全国比赛的优秀青少年选手,还为天津航模专业队输送过数名优秀运动员。曾获全国冠军、第六届全运会F1C冠军的冯爱兵和曾获F1B全国冠军,现任天津体育局训练处干部的张铁成都是他的学生。
老有所为为了表彰崔老师在基层航模教育上取得的突出业绩,相关部门授予他“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天津市优秀体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成绩,崔老师却经常称自己只是航模事业中的一粒铺路石子。
退休后,崔老师仍矢志不移地为航模奉献自己的力量,并在天津航空运动协会年会上荣获“航空模型运动最高荣誉”奖。当时天津航模队的教练们都由衷地钦佩包括崔老师在内的基层辅导员,感谢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为普及工作、为优秀运动员少年时期的选材培养磨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重新组建天津航模队奉献了全部精力。
为了让自己的航模爱好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作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崔老师不惜从生活便利的闹市搬家到“偏远”的北辰区,在航空运动基地附近小区居住。起初,他经常利用周边得天独厚的场地条件,在广阔的草地、无际的蓝天上继续指导青少年放飞各种模型飞机。但不久,由于附近农民在机场内垦种庄稼,因此模型飞机再也不能在这片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了。年过70岁的崔老师并未因此气馁,他另辟新径,又积极学习遥控电动模型直升机的飞行技术。在学校里、在少年宫,还能看到这位老航模辅导员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稳健身影。
今天,在健身馆,寻着响亮的标准普通话,一位花白头发、衣着朴实、笑容满面的老教师被孩子们簇拥着。他时而用简单的物理原理分析飞行现象,时而手把手地教孩子们飞行小电动模型直升机。孩子们争先恐后:“爷爷,先教我飞!”“还是称呼老师好,叫爷爷你们就该更淘气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崔忠仁。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新中 国航空模型事业的开拓者——谭楚雄老师稍加修改的两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未尽,蜡炬成灰泪不干”。这样的描述非常适合像崔老师这样,具有终身默默奉献精神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崇高品质的教师们。也正如上海老年体协军体委员会副秘书长俞宜震老教练所说:“我国的航模事业有今天,离不开在中小学第一线辛勤耕耘的航模老师,他们是航模事业真正的基石。”
[ 本帖最后由 王培才 于 2011-5-1 17:26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