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型到高炮靶机
文图/周锺文
20世纪60年代初,在一次遥控航空模型飞行表演大会上,军委炮兵司令部高炮处的卢处长见了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的飞行表演后,特别高兴且激动地说:“这个东西可以用于高炮部队的训练,平时的炮手瞄准操作和‘枪代炮’射击训练都用得上”,他还感叹道“抗美援朝时,在前线看到美军的飞机狂轰滥炸,我们的炮手不知如何瞄准,就是打不到(高炮连队过去采用的是在高杆上安装滑轮拉线牵引小飞机模型移动作为目标的训练方法,与真实战场有较大差别)。如能用上遥控模型飞机作为靶机,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必大有帮助”。随后,由总参军训部牵头,在炮兵司令部及空、海军高炮代表的参与下,确定了遥控靶机的研制生产和部队配制。
靶机研制的具体工作以炮兵司令部高炮处为主导。当时隶属炮兵司令部的王华超参谋(抗日老干部)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委托西北工业大学负责I型靶机全套设备的设计和样机制造,之后又确定了由南京总参1101工厂(玉河机械厂)负责批量生产,以便装备部队。由于人才缺乏,懂行的人很少,因此王华超便通过多方渠道广集人才,为航模靶机的研制和生产创造了必要条件。他先后调入了吴小椿和杨长根等人。吴小椿原是北 京航模爱好者,在西工大毕业后调入南京总参六〇研究所。杨长根是上海六一玩具厂八级钳工,参与过六一厂第一批2.5压燃式 发动机的生产,后又被调入南京总参1101工厂负责发动机的生产设计。改I型靶机使用的双缸40cc发动机便是由他设计的。
1963年,全军第一期I型遥控靶机训练班在武汉武昌高炮学校举办。陆、海、空高炮部队均派出代表参加。由于缺乏师资力量,空军八一航模队的汪洋、程中乙、钟国华等人被借调到培训班参加教学工作。当时的教员中还有位叫林伟民的炮兵,是解放前上海台风航模俱乐部的成员。他在1948年参加过第二届全国航空模型竞赛大会。当时,他还仿造过一架美国无线电遥控模型并带到赛场。第一期全军高炮靶机训练班结束后,靶机的训练改由各相关部队自己负责。
1965年wenge开始,八一航模队解散,我被调到空军高炮指挥部当参谋,分管高炮训练器材,其中就有高炮靶机。
图1 在上海宝山高炮靶场举办的第三期遥控靶机训练班现场
1967-1978年,空军在上海宝山高炮靶场举办了第三期Ⅰ型高炮遥控靶机训练班,为空军高炮部队培养了一批靶机操纵和维修人员(图1)。我们在训练班举办期间自编了讲义教材(图2),还同总参六〇所、南京501厂研制和试验了靶机着陆用降落伞,为此后改Ⅰ型靶机的伞降训练提供了样机。
图2 1967年空军高炮I型靶机训练班。左起为肖国光、赵树仁、胡惟成、周锺文、赵正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队对靶机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西北工业大学陶考德、刘明道、薛民献等人研制出了Ⅱ型遥控靶机,并在西安召开了定型会。此会由炮兵司令员宋承志亲自主持。Ⅱ型遥控靶机重约60kg,装有1台四缸180cc汽油发动机,通过火箭助推起飞,伞降方式着陆。该靶机上装有 陀螺仪、自稳装置及定向自动返航装置等先进设备,可超视距飞行(图3)。实际上,该靶机在当时己是一架较先进的 无人机。按计划,Ⅱ型靶机将配备到师一级单位。可惜该机装备到部分部队后,由于需要较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及保障条件,因此在使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
图3 Ⅱ型高炮靶机
图4 1984年南京六〇所模型直升机鉴定会。右起吴小椿、关尔阳、周锺文、南航教授刘明道、张汝瑛、刘延杰、杨长根、黄永良。
总参六〇所所长吴小椿一直很重视靶机的发展和改进工作。为此,他于1984年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一次模型直升机的鉴定会(图4)。沈阳 滑翔机厂曾于20世纪60年代生产了一批使用10cc发动机且带副翼的65型无线电遥控靶机,供地方民兵和俱乐部使用(图5)。
几代的靶机研制人员为靶机的发展呕心沥血。就以I型靶机的遥控机构来说,在1959年捷克航模队来访后,受其模型遥控机构控制方式启发,西工大设计了一套遥控系统。该系统利用谐振继电器分频控制不同的分气阀,进而带动作动筒推动舵面。其气源由发动机带动真空泵和负压筒产生。这套中国特有的机构几乎被当时全国的航模队采用,对国内的无线电遥控模型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图5 65型高炮靶机
笔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我国航模靶机的发展过程,并记住所有为之付出的老一辈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