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0-12-27 19:03 编辑
土特产—麻秆弹射模型飞机
刚刚进入六十年代,经济还相当困难,我又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学任教。因为自己喜欢航模,就在没有公家经费的情况下启动了我热爱终生的非主流的教育工作— 我自己始终认为的早期航空科技教育工作。
当年冬季学校教室取暖需要大批麻杆和秫秸用来引火,在我教的班里,就是用这些土产材料补充了我手里桐木的不足,开始了孩子们喜欢的小飞机活动。这张照片是我近日从网上下 载的,真的!酷似我当年工作的海光寺小学,连堆在角落的一捆捆麻杆都象五十年前的状况。
起初我们只是选用梢端直径较细,并且挺直的部分制作机身。后来又选较粗直径的麻秆用刀片(刮脸双面刀片)纵向切成整齐的长方条,再用香蕉水〈硝基稀料〉溶解赛璐珞制成的快干胶,拼接成3—5毫米厚的小薄板,制作机翼两侧外翼上反部分和尾翼。(内翼还用桐木片)这样做的目的,减轻了机翼两端的重量,增加了横侧安定性;减轻了尾翼的重量,有利于俯仰平衡。也就是减小了飞行过程中的转动惯量。明显的提高了从弹射上升到改出滑翔的特性以及整个飞行过程中的抵抗和适应外界的干扰自动恢复平衡的性能。
1966年夏天,一架全部用麻杆材料制作的弹射模型滑翔机在伞塔上空热气流中,几次盘旋升降没有离开伞塔附近,最后以6分37秒的创纪录飞行给老航模人留下难忘的飞行情趣。(当年的弹射创纪录飞行,从 起飞到着陆都要在裁判员视线下完成。飞机消失在空中、丢失,无论视线内的留空时间多长都不能算作纪录飞行。)这架模型式样是按王书人前一年比赛荣获冠军的图纸制作的。
文GE中,国防体育下马,也断绝了桐木材料的来源,穷则思变,整架弹射模型就只有用麻杆来制作了。
六十年代末,我带着航模小组随学校到南郊农村拉练中进行航模表演。看到当地麻杆很多,就将用麻杆制作模型飞机的方法介绍给学校老师,还带着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制作和飞行,孩子们乐得合不上嘴。农村的小学潘老师幽默的说:“麻杆小飞机是我们这里的土特产了!”
临返校时,我们留下所有的快干胶和桐木制的小飞机,带走了一捆捆粗壮直挺雪白的麻杆。
后来,潘老师还用麻杆制作的小飞机讲自然课里的“飞机为什么会飞”,那节观摩课获得好评。
拼接的机翼很容易打磨,很薄的机翼受潮也不易变型。如果为了增加表面的光洁度,还可以用毛刷涂上一层稀薄的涂布油,干燥后再用细砂纸打磨。最多两遍即可。
当时只听说过国外有称作“巴尔沙”的轻木,当年真没见过。现在使用轻木很方便了,但是我觉得有些轻木还是没有当年的麻杆比重轻。当然麻秆比轻木质地松软,不如轻木强度大。可是我们考虑的不是摔不坏,而是如何制作一架性能良好,不容易摔下来的小飞机。只要正常的飞行,稳稳的着陆,麻杆的强度是绝对可靠的。
当年麻杆是很好的代替桐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材料。后来一直沿用到七十年代,我在市少年宫将麻杆弹射的制作方法推广到全市各区,还组织过几次专项比赛。无论从科技活动还是航模运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后来《航空知识》杂志也向全国爱好者介绍过。
特点:
1.用麻杆制成的小弹射重量很轻,能做到飞行重量不到10克(7—9克)。太轻了,反而弹不高。为了增加上升高度和安定性,就将铸成的直径比麻杆芯稍粗一些适量的小铅柱从机头前捅到空芯机身的设计重心部位。机头前端的配重也如此方法配置。将尽量节约下的重量集中在重心还是遵循 有利于减少转动惯量的原理。
2. 为了避免弹射上升时翻筋斗,我们将3毫米麻杆制的水平尾翼磨成平凸翼型,高速上升阶段平凸翼型的升力造成模型飞机上升时的低头力矩,抵消了拉翻的力矩。(这在普通用1毫米桐木片制的水平尾翼是办不到的。)
可惜的是近三十年来随着集中供热的普及,在我们这个北方大都市里再也找不到这些材料了,也见不到老年妇女用麻绳纳鞋底子了。主要是纺织工业的现代化,麻绳、麻袋也都被化工产品代替了。农村对这种麻的种植也一定大幅度的减少了。我寻找麻杆已经十几年了,真希望再现 这种土特产—麻杆弹射模型飞机。
本文的两幅照片,我是从新浪博克 粽子的BLOG“麻杆、狼”中下 载的,感谢作者又让我见到了怀念好久的麻杆。但还是不晓得这是哪种麻,植物学的名称是什么?哪里还能得到?作者文章的第一句话:“现在不光城里的人没见过麻和麻杆,乡下人也不太得瑟这玩意儿了。”越发让我觉得随着时光流逝,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既然麻杆这司空见惯的玩意儿都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木制材料(包括桐木和轻木)逐渐在我们喜爱的模型飞机中消失,恐怕也不会是遥远的想象了。
[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2-7-5 16:0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