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款P51D二战像真机比较
终于有机会把所有P51一次性全部带出来飞行。
计有:
- 地平线P51D 1S
- 地平线180级UMX P51D
- 山寨650mm P51D
- Hobby King EPP 840mm P51D
- FMS 800mm P51D
- Airfield 1150mm P51D
上面六架P51D每个机型飞了两个电,一下子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运气比较好,没有大炸鸡。下面报下流水账。
本来还有一架地平线280级的P51D,可惜有次倒飞通场时炸得粉身碎骨,现在只剩机翼和机尾留作纪念。为完整起见,其基本信息也包含在内。
地平线P51D 1S
动力弱。不过降落也容易。
细节:“几款地平线1S固定翼小机的比较”
地平线180级UMX P51D
好飞好带好降落。但是毕竟是小机,和800mm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细节:“180级 UMX P51D BL首飞”
山寨P51D
飞机本身不难看,也有后三点起落架。原机配的是4叶像真螺旋桨,照片里是现在的样子,装了EP6x4桨。经过实验,发现用HCP100S的那种450mAH 2S电池来飞很合适,不需要对内舱做任何改动。电池往前推到头就可以。这个飞机大小接近地平线280级的P51D,而且速度也很快,空中很敏捷。
这个飞机有个大缺陷,就是失速速度非常高。我飞过多款P51D,这款是唯一直到起落架炸掉,螺旋桨炸飞都没有掌握降落技巧,即使现在在草上腹降还是要经常摔机。如果想按照普通像真机降落方法,进入下降航道后先滑降一下待速度稳定后再带油门降落,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飞机近乎没有滑翔能力,即使速度很快,只要油门稍微降低点,马上会突然发生翼尖失速,就是一边机翼突然下沉然后坠机。这都是在一瞬间发生,而由于此时基本离地面很近,完全没有救机机会。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维持高速低空进近,然后到预定降落点时拉杆,相当于大迎角减速到0然后直接拍到草地上。这样降落很无语也很无奈。也许如果有足够长的跑道,可以用机轮降落。不过我的飞机是没这个机会了,起落架已经废掉,也没有那么长的跑道……
没有特别原因的话,这个飞机不值得入手。
地平线280级P51D
好飞机,可惜没有起落架,更可惜的是,炸了好久了…… 同样是650mm翼展,这个飞机不容易翼尖失速。
细节:“650mm翼展地平线280级P51D野马像真机”
Hobby King EPP 840mm P51D
严格来说这个不能算是像真机,只是EPP切出的有着P51D轮廓的飞机。但好处是因为材料的关系,几乎是野马里的不死小强。而且推重比远超1,做垂直动作轻而易举,不妨弄一个玩玩。
细节:“Hobby King 840mm P51 EPP”
FMS 800mm P51D
好飞好降好带耐操。不过原机动力配置不行,一定记得把2S电换成3S,天壤之别。喜欢野马的这个是必备品。
细节:“FMS 800mm P-51 像真战机 试飞体验以及注意事项”
Airfield 1150mm P51D
电子收放,航灯,襟翼,3s2200mAH动力。这架飞机也是本人第一个试用AR636带固定翼三轴的DSMX接收机的平台,6个通道全部用掉。真的好飞,在空中稳得一塌糊涂。
当初刚使用AR636时很多细节都不熟悉,也出了不少小状况。比如,AR636在中点附近可以设置“锁尾”功能,类似直升机尾巴指哪打哪的意思(和“锁尾”相对的是“增稳”模式,主要用来抵消风的干扰)。这个在飞行时能最大限度提升稳定性,即使操纵杆松手,飞机仍旧能像有线牵着稳定飞行。但是这个锁尾在降落时就很不合适了。降落时需要时不时调整飞机姿态,而且希望利用飞机自身的空气动力特征自己调节机头机身方向,而锁尾模式会强制改变机头机身方向,导致降落困难。其中一个起落架就是因为升降的锁尾模式导致降落时角度不对而憋弯。后来飞多了就有了经验,设置了混控,当襟翼打开时(起飞/降落),中点锁尾功能关闭,而襟翼收起时(正常飞行),锁尾打开。
数次野蛮降落后收放式起落架已经不行了,不光多次折弯而且旷量明显,所以后来干脆拔掉电子起落架引线,而图中的橡皮筋就用来解决旷量问题,保证起落架不会内八字。这样改动后已经飞行了近三年,估计这机这辈子就这个待遇了。
虽然飞机大空中好看,但带起来实在不方便,基本上一架飞机就占了我整个后备箱,这也是很少能把野马同时带出来的原因。综合来看还是更亲睐FMS的800毫米野马。
各款野马P51D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