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2-8-21 20:11 编辑
8.15 回 忆 我 的 航 模 童 年 大概是日本鬼子就要投降之前不久的那些日子,妈妈领着我路过日租界(当时叫做日本地的秋山街,现在的锦州道)的小花园,我远远望着日本小孩儿玩儿小飞机,看得入神不愿离开。妈妈就在天主教堂后我家附近贵阳路-兰州道口的西开书局(文具店)也给我买了一架类似的用猴皮筋上弦的小飞机,还耐心地帮助我按图制作完成。 我和邻居的小伙伴在兰州道-四平道上的采石场 先拨转螺旋桨拧紧机身下的长条橡皮筋,然后再扔向天空。尽管飞的很不像样,但也玩儿得特别开心。 小时候,孩子们都把常见的环状橡皮筋称作“猴皮筋”。把用手指拨转螺旋桨绞紧长条橡皮筋叫做“上弦”。 上弦一词来自于拧紧钟表的发条,让表针运行。拧紧机械玩具里的弹簧发条,会产生动力。
有一天,突然胡同街坊邻居们兴高采烈地大声呼喊着奔走相告:“日本人降服了!日本鬼子投降了!” 像过节似的鞭炮声齐鸣,家家户户还高高兴兴的吃捞面来庆贺这一天。 最初我不明白,为什么说“日本人享福了”。妈妈告诉我:“降服”不是“享福”,就是他们日本人打不过咱们中国,服输了“投降”了的意思,咱们中国人就要把欺负我们好多年的日本人赶回老家去了。
这天应该是七十年前的 1945年 8月 15日 — 日本宣布投降 --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日子。
再路过那所谓的“日本地”,穿和服的日本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再露面了。在那个小花园里,穿木趿拉板的日本小孩也不见了。邻居的刘大姐姐带领我们大胆尽情地玩耍。滑梯、压板、秋千上都是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我第一次坐在转椅上玩儿得可高兴了。(刘大姐是我家附近玻璃铺掌柜的大女儿,为人豪爽热情。) 刘大姐姐告诉我们:“这里本来就该是咱们的地方,日本人该滚蛋了!以后没人再敢欺负咱中国人了!” 没过几天,妈妈就将那架小飞机连同带有日本红膏药旗的飞机小画片撕碎,扔到了垃圾堆,并一再许愿答应再给我买个好的。 后来我才懂得那架小飞机是我家唯一应该抵制的日本货。 这就是我童年留下的对模型飞机最初的朦胧模糊印象。
儿时的依稀记忆: 当年沦陷期间,从贵阳路一过墙子河,就是日本地。在秋山街 木桥头 扛枪的日本鬼子监督下,路过的中国人都必须向红膏药旗鞠躬,才允许通过。(我还记得在中药铺的门前,高高地悬挂着白布红膏药招牌,面向这深深鞠躬的都是日本人。中国的孩子们在远处发笑。) 还记得,每家每户在小院里都得种植蓖麻,保甲长专收蓖麻子交给日本人。到了中学时代使用和平1.5压燃式航模内燃机时,燃料里也含有蓖麻油,才联想到当年日本鬼子是不是也用蓖麻油作为军用飞机的润滑油。 日本小花园旁边还有一个临街陆地大玻璃窗的小礼堂(舞厅)。对面隔着马路是一个高高的灰色围墙 封闭森严的日本兵营。高大的半圆拱门前站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 (下左照片看半圆拱门就是 !)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经是无线电原件二厂,生产电解电容器。 1970年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半圆拱形大门时,不由得日本兵营的阴霾又回到脑海里。物是人非,二十五年过去了,看到车间里电解电容器在传送带上的运行,以及厂领导送给我们很多电容器,热情支援青少年电子技术活动的情境抹去了心里的阴影。 听长辈们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也被日军占领。 日寇对天津市区狂轰滥炸,到处纵火,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一时间天津成为一座人间地狱。 日本人不允许中国人吃稻米、白面,老百姓们只能从被日军控制的粮食配发粮店里购买杂和面儿。 天津的老百姓长达八年沦为亡国奴,生活苦不堪言。
所以,1945年8月15日也应该是我第一次听到欢乐的节日鞭炮齐鸣,第一次吃到小麦粉的捞面。
弹指一挥间,尽管七十年前的屈辱日子已经过去了,但是安倍晋三仍在谋划和中国的战争。 老师们,航模活动在中小学是科技体育,更应该是国防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学生 “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