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0-4-1 08:58 编辑
上升气流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会不会合理利用,下面是我在贴吧发的放风筝的一次经历《风筝的另类放飞,追寻热气流飞行》,风筝就是上面的那个微风风筝。
今天,棉花似的白云在天上缓慢飘动,云团不断壮大,看起来热气流很强,但是地面上感觉不到风,很闷热。旗杆上国旗偶尔轻微摆动一下,上方似乎也是风力不佳,看起来不是放风筝的天气。
仰望天上的白云,发现不断有新的云团生成,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能不能利用热气流来放风筝呢?
玩热气流滑翔机模型时,可以控制飞机在不断生成的云底长时间飞行,爬升高度后又飞向另一个新生成的云团底下,这样飞机可以一直在天上不落下来,风筝如果足够轻,上升气流能托起风筝,那么,应该也能让它在云团下漂浮不落,所以,我带上最轻的微风风筝到运动场上尝试。
一开始风筝总没办法起飞到适合的高度,地表无风没法滞空,没法寻找热气流,多次努力后还是失败了。总结经验,因为周围建筑物影响,微弱的风被遮挡后根本到不了运动场上空,靠助跑拉风筝找气流是不行的,前后距离最长才120米,从一头跑到另一头,放出的线长也就60多米,考虑到爬升角度,有效高度也就最多和楼顶相同,风筝不受风还是要落下来的,于是,不再尝试拉高风筝找气流,而是耐心等待云团自己飘过来,这样或许能借助一些上升气流,使得风筝起飞时飞得更高一些。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第二个云团开始经过运动场时,我在另一端起飞风筝,并来到云的下方,风筝终于吃上风力往上走,并且越来越高。尽管这时候放风筝线上没什么拉力,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让风筝自己带着线往上飘,直到突然上升的速度加快,我才把线拉直,这时大概放出了150米的线,风筝高度在100米左右定住,线的拉力不是很大,甚至感觉会松,但至少是飞起来了。
过了大概3分钟的样子,线开始松弛了,云也漂移了两三百米的距离,风筝眼看要脱离云团,必须把风筝拉向另一个云团,否则,风筝就要下来了。这时另一团更大的云正在飘来,但还有些距离,必须保证风筝能挺到它到来,于是,慢慢地收线维持风筝高度,并逐渐靠近这团云,坚持了大概两分钟,开始感到线上有些拉力,为了能再坚持久一些,并保持一定的高度吃上气流,我决定停止放线。风筝以极缓慢的速度在下降,每降低3~5米就收一点线拉高风筝,终于等到了这团云,风筝吃上力后迅速升高。这股热气流确实太强了,风筝线角度大概在70度左右,线绷得紧紧的,一口气放出600米线。这下子一切都变得简单了,有高度后可以从容地等待一个又一个的云团到来,不用担心风筝降落,一直放了3个多小时,终于起风了,考虑到微风风筝的强度不够,怕骨折才收下来。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对放风筝有了新的认识,但没有经验,期间曾经有几次要狂收3、4百米的线,手掌和手指被线磨得红肿,看来以后放风筝还是备一双手套保护一下才好。
小结:利用热气流放风筝是可行的,风筝要够轻,天气晴朗并且积云团体积大,云团间隔较近并不断膨胀增大,这是放飞应具备被的条件。另外,放飞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云团,不要留恋在一个云团之下,应及时牵引风筝到新的云团。云团间隔较远时,要让风筝随着云团飘远,尽量放出更多的线,争取下一个云团到来前,风筝能有足够长的留空时间,特别是云团膨胀速度快,风筝飞得高时,尽量放线飘远,以便等待下一个强气流云团的到来。头一回吃螃蟹,就这点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