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2-9-5 14:11 编辑
1959—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饥饿,物资匮乏,航模活动萎缩。这时,考大学的紧张时刻到来了,当时我就读的省重点中学青岛二中,学校要求,老师也动员,一定要我报考北大、清华,为母校争光。哦,不过,我喜欢航空,我要报北京航空学院,我一定要报北航!校团委书记负责政审,她犹豫了一下,喃喃地说道,“你是知识分子出身,不知能否报考北航——那儿政审严格。”我将来就是要从事航空,我就是要报北航嘛!由于我的坚持,终于如愿以赏考进了北航三系——飞机及发动机系! 进入北航后又面临着一连串的抉择:一入校,校航模队就找上门来,要我参加校航模队,说是缺少A2模型(现称为国际级牵引模型滑翔机)的队员,老队员马上就要毕业了。犹豫再三,征求姚铁梅老师的意见,他一句话点醒了我:进了北航搞真航空了,就没有必要搞航空模型了。拒绝了参加校航模队以后,紧接着又面临专业挑选的问题。报考的飞机及发动机系,是冲着飞机设计专业去的,没想到被分配到了冲压发动机专业。我立刻跑去找学校教务长王绍增教授,他是法国学成回来的著名发动机专家。王教务长听了我要求调换飞机专业的诉求后,笑着问说道:“你了解发动机专业吗?当你了解了它,你或许会喜欢的。这样吧,你先在发动机专业呆一年,一年后如果还不喜欢就来找我调换到飞机专业。”后面的事情不用我讲,大家也会猜到。我再也没有去找过王教务长。 当时的大学是五年学制,三年学业务,第四年去山西曲沃县搞“四清”,第五年就是“文GE”开始那年了。我本应于1967年毕业,负责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受“文GE”冲击而瘫痪了,拖延一年后全国的67级毕业生才陆续走出校门。北航67级约一千名毕业生中,五百五十人政审不合格,不能进入国防科技系统工作,都改行“四个面向”(面向工厂、农村、边疆、基层)了,我是其中之一。我和二百多名全国各高校的被分配到建材部的毕业生一起来到了青海茫崖石棉矿工作,开始和采矿场的矿石、选矿厂的粉尘打交道。有人说风凉话,“你们学航空上天的,怎么钻到地下矿井来了?”我心中默默地发誓,“将来我还要搞航空!”于是,十年如一日,不打扑克“拱猪”“牵羊”,不随和于无政府主义逍遥不上班。我白天上班,晚上在夜校给工人讲技术课,或者自学大学里没学完的航空发动机专业课程。在1972年苦干二十天写出了至今还有现实科学价值的航空发动机基础理论文章《可压流的汇流换热效应》一文,呈送我国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老师审阅后,在国防部六院(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动机处,由刘孝安处长安排印刷成文。在青海茫崖石棉矿的十年,颇有点身处泥沼而不堕青云之志的意味,究其源,竟是少年时期航模活动所深深植根于心田的航空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