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今采用的军衔称号,是北洋政府于1912年8月命名的。元帅。渊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所载晋文公的撃痹,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最高统帅,宋有兵马大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将军。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校。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为八校。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尉。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频高,以后带尉字的官员地位逐饯下降。唐代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士。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官职,秦以后间有袭用古制而以上、中、下士为官职者。
[ 本帖最后由 天行 于 2007-5-2 22: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