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2-12-20 12:35 编辑
青少年航模活动,不是培养“小木匠”
1979年科学的春天冲破了严冬,中 国科协、国家体委、教育部、团 中 央、妇联等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序幕厅迎面展示着XXX同志的题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
一进序幕厅右侧第一件作品就是我指导学生制作的翼展三米五的 “无线电遥控模型滑翔机” ,它和 另一件学生作品“电子示波器” 双双荣获银质奖章。这让我荣幸的参加了1982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首届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表彰大会。
当年科技作品中,航空模型、舰船模型和无线电工程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能摆上展台的航舰模绝大多数也都与电子技术有着密切关联。显现出建国以来国防体育对培养中小学生科技爱好,动手动脑能力不可磨灭的作用。
1982年12月,全国首届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其间,分组座谈会的航空模型分会场云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基层航模辅导员,相互交流了各地开展航模活动的丰富经验。最让人们振奋的是大家敬仰已久的黄永良老师也出席了热烈的讨论。
黄老师赞扬了基层航模辅导员们为航模的发展因陋就简、艰苦奋斗的精神。至今铭刻心间的是,他略操着上海乡音着重地指出青少年航模活动不是培养“小木匠”,要培养钻研科学的精神。还特别强调航模辅导员要学习电子技术,指出遥控模型应该是将来发展的前景。
在那个时期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中,精通两模一电的居多数,一人精通三项的也大有人在。后来兴起的科技小发明创造也是这些老师在起主导作用。
这位国际航空航天教育委员会的老专家高瞻远瞩,三十年前就告诉我们搞航模只靠精巧的木工手艺是不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况且当今的三项竞时,无论是国际级还是青少年普及型,激光雕刻机的应用,使模型作得更精确。复合材料的应用,使模型作的更轻巧。电子技术的应用乃至飞行技术上都是几十年前想象不到的。
另外,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课业负担过重,考 试 压力过大,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亲自动手学习制作传统的木构架模型飞机。
当年很多牵引和橡筋动力等竞时模型的优秀选手现在都成为老航模人,在科学技术上始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掌握遥控模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都很超前,紧跟时代的步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代的中青年航模发烧友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时期制作飞行过弹射、牵引和橡筋动力,现在都成为遥控直升机、固定翼三D飞行的高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