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看分析过程的模友, 可以直接看结论:
1 平板翼型靠迎角产生升力, 没有迎角时不产生升力.
2 平板翼型阻力小, 速度相对快.
3 优化方案, 前缘尽可能做的圆滑, 如用胶带粘一根5mm碳管; 后缘尽可能做成尖的, 如果无法做到光滑, 后缘也可以不做处理.
平板翼型靠迎角产生升力, 没有迎角时不产生升力.
原理请参考80000雷诺数下,不同迎角下的受力图:
0度,
2度,
4度,
6度,
12度,
Profili 里面, 在80000(低速)与200000(高速)雷诺数下, NACA对称翼型, ClarkY平凸翼型, Eppler薄凹凸翼型, 平板翼型曲线对比:
80000雷诺数下:
升力与阻力系数
升阻比
200000雷诺数下:
升力与阻力系数
升阻比
看数据, 平板翼型比其它3种要差一大截.
但是实际用于KT板制作的模型时, 由于制作方面的原因, 非平板翼型因为不精确, 阻力比理论上的数据大许多, 与平板翼型的差异没有那么夸张.
另外, K-F 等其它一些翼型的性能是比平板翼型差的, 主要表现是阻力大, 升阻比小. (但是K-F翼型在结构方面有优势, 且据说大迎角失速的性能强过平板翼型)
对于低速的航模, 机翼前部略厚且前缘圆滑, 后部过渡到较尖的后缘阻力会比较小. 这一点在 profili 里面也是可以模拟出来的, 如果仅用一张前后缘都不做处理的平板当翼型数据, 软件是无法计算出有效数据的. (事实上, 即使前后缘不做处理, 同样也是可以飞的, 性能略差)
另外, 可以尝试在翼型中部加一些突起, 可以发现这时算出来的数据也是很夸张, 甚至无法得到有效数据. 这说明, 对于平板翼型, 建议不要在机翼中间粘一根突起的碳管加强. 可以把碳管粘在前缘、副翼连接处。
机翼后部的处理,建议逐渐减薄,后缘用1mm碳棒加强。
[ 本帖最后由 skypup 于 2012-6-19 18: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