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油器(Carburetor),它控制著引擎整体表現,同時也控制著操控者的喜恕哀樂。
很多時在車場,模型鋪,雜誌,互聯網上都可找到不同方法詷校。粗:可分為兩類,第一種先詷細油針後詷大油針,另一種是先詷大油針後詷細油針。那麼,怎樣才算是正磪(合宜)的詷校方法。
我是採用後者的,因我認為化油器本身結構是適宜這樣去詷校,而且一眾歐洲廠也是倾向後者。不知你們又如何去詷校?可否大家客氣討論?
:em15: :em15:
或者先說我的詷校方法(已經磨合完成而正常的新引擎)。我會先將極速逐步逐步詷校出來,而其間我會用溫度槍監察著引擎溫度,盡量保持在攝氏100度至110度之間。如果超出攝氏110度即刻放大油針。然後再以這壯態連續運行兩、三缸油,確保引擎溫度不超出攝氏110度,至此,大油針初步詷校完成。
接著下來詷校低速(細油針)。將上述的引擎重新起動,作兩、三圈的熱身,然後將車子拿起來,猛摧油門數下,將積油噴出,回到怠速等候約5至15秒,再猛摧油門一下,然後仔細聆聽回油後(收油門)的引擎聲音,通常是有三種情形:一、回油後,怠速由高至低(Dadadada.da..da…da….da),表示細油針富油。二、怠速由低至高(Da….da…da..da.dadadada),表示細油針缺油。三、怠速由此至終聲音不變。如果是第三種即表示低速初步詷校完成。接著是詷校怠速針到正常怠速。
到這地步,引擎於我而言可算是詷校完成。隨著而來算是因應場地作細詷,就此省略。
Gifted,關於「如何辨別快上高速而不到的聲音」,我覺得很像磨合階段時的高速聲音,因需將大油針放大,就這樣,只要放大油針,高速永遠也上不到。在這裏我想補充一點,遙控車所用的引擎是當大油針每次收細時,動力就會增加一點,理論上是無休止的,直至無油為止。或會問:「大油針不是收到某一程度,極速便上不到嗎?」,答案「係」,但這全因引擎內部磨擦而引致極速上不去,隨之而來便是因缺油而溫度上昇,損壞引擎。這便是我於上段這麼著重溫度的原因。(但不要誤以為超過攝氏120度就會出事,那是底線,我想,連續保持在攝氏150度以上才出事)。
「如果不調副油針,,那麼在副油針富油時 full 雞會死火」,你說得對,是會死火。但相反來說,不詷大油針,full 雞時一樣會死火。先詷大油針全因化油器的結構所致﹟。我意會到你的意思是:「連低速(怠速)也不成,何來極速?」。在詷校大油針初段,我是有一個動作就是於起步前,不斷「揚油」,將積油噴出。這樣就能順利詷校極速。遙控車所用的引擎不同真車有油泵協助,只要是在怠速時候,引擎內部是會不斷積油,不論詷校正當與否
「油針set 到那點才是最理想?」,很難一概而論,這是受著場地大細所限,就我個人而言,ACO的油針就與PYC就有很大分別。概括來說我會這樣釐定:引擎連續極速時不會超過攝氏120度或低於攝氏95度,引擎怠速時能停放約10至15秒後再猛摧油門而不死火及一氣呵成地上到極速不帶半點遲,怠速時離合器不會接合。
抱歉,又要你們看這麼長的文字,加上我現時的文筆很難於文字上表達清楚。如有誤會,請紏正再討論
﹟現今所用化油器(Slide Type,典型用於平跑車)的結構是這樣:燃油由喉咀進入。然後通過大油針(main needle)。最後經由細油針,進入「架冷心」(crank shaft)。由此可見,引擎的整體油量是由大油針(main/top speed needle)所操控。在調較副油針時是不會影響大油針的進油量。相反調較大油針時是會影響副油針的進油量。在油門全開情形下,細油針是『不會』影响大油針供油量。
:em02: :em02:
「一部調得好的引擎,撻著後,在不比油的情況下會不會死火?」
答案係「會」。只要撻著後,引擎內部是會不斷積存未能燃燒的油,最後「整熄」火咀(這個就如「富油」情形一樣)。問題係需時多久。除非你刻意將細油針詷細至不可理喻的位置,令引擎在怠速時可將燃油燒盡。
:em01: :em01:
大油針收或放多少,無緊要啦。不同品牌,不同引擎輸出,油針位置不同是有可能的。我有這經驗,和友人用同一型號引擎,大油針就有著很明顯分別,最少一圈以上之差別。但整体表現相約,耗油量亦相約(尤其是極速更看不到有可分別)。我認為,只要引擎在運行過程是正常便可以了。
:em16: :em16:
如果我係要量度引擎工作中的溫度,相信一台運行中的引擎,就是我所要的對象,先作數圈的熱身,然後第一時間量度引擎溫度,接著再作數圈行走,然後又第一時間量度引擎溫度,如果第一及第二次的讀數沒太六分別,我就視作為正確。如要更準確的話,我會一缸油作三至四次測溫,直至無油為止再測一次,確保引擎溫度讀數是正確。當中溫度如有大上大落,假設驅動系統正常,補救方法還是離不開詷校油針,直至溫度在一缸油時間是保持在可接受範圍。
如果Max兄認同我的方法,那你提及的老闆就很有問題(有店舖老闆話我知,跑一缸油後測溫,就部部偈都會過熱喎!),一部車如不停下來,又如何測溫?又一台已停止運行的引擎,就算在缺乏風冷情形下,過熱機會實在值得相榷。以油車賽事為例,一埸A組決賽時間通常是30分鍾至60分鍾不等(低組別也有10分鍾),最少都有五缸油要行,如果「腳軟」就是過熱先兆,咁,賽事開始後五分鍾,咪全世界人都「腳軟」。賽事完畢後,參照他們的圈速,不論第一圈或最後一圈,以及初賽時,都沒大分別,不似曾出現過「腳軟」現象。可能那「老闆」對過熱有另一番的見解。Max兄,不知那「老闆」有沒有詳加解釋。
或者我有一點關於詷校「化油器」的補充,我的目的是要詷出一副「穩定」的引擎來作賽,而釐定「穩定」,我是以溫度為主輔上引擎表現作準則。要在長時間油車賽事中「勝出」(只要能順利完成整場賽事,三甲與否,我已當是「勝出」),除了操控者有「穩定」的表現外,能詷出一副「穩定」的引擎更是佔著重要的一環。這就是我曾提及的「公平」,有錢也賣不到的╴【Tuning Art of Engine】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