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模锤炼着人们的工程能力
从国内的航空模型刊物的内容上看,我觉得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的航空模型活动倾向于作为一种体育运动,以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奖牌作为推动航模活动的动力,成为主要的奋斗目标。我本人并未参加过任何航模体育比赛,对此并无体会。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师,我认为对普及提高航空知识和综合工程技能力的培养而言,获得体育奖牌的重要性比较有限。我不太重视创造航空模型纪录的活动,因为那可能将目标引向手工技艺的精巧及按有成绩的现成设计的仿造上,而抑制了创新意识。而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提高纪录的纯航模上的细节技巧,不一定对真实飞机的设计有直接帮助。比如线操纵竞速的航模可以只装半边机翼,这可能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但对于实际的飞机而言,半边机翼的飞机不可能飞行。
我特别看重能飞行的模型(线操纵、自由飞或遥控模型)对领会航空知识的作用。一般人对飞机,往往像对普通机械的兴趣一样,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构件的连接上,也就是说,最关注的是固体构件的“构造”问题。但是飞机最主要的特点是能飞行。而对飞行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翼面的翼型、机体的流线型外表、翼面的面积和角度、重量和重心这类极其重要的特征,只有通过飞行才会显示出意义。飞行力学的认识对从事飞机设计的人有很根本的意义。有些人被认为“搞航空而不懂航空”,就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如同对待一般机械般停留在固体构件的构造问题上,他们的意识离航空技术的最终目标太远,离飞行太远。
创新意识在航空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了一百年还始终处在社 会关注的聚光灯下,新的成就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因此,在航空领域的守旧和保守是最不符合行业特点的。在开展航模活动时也应该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我认为设计“试验性“模型对飞机设计者的有很大益处。我是指从外形布局到结构型式均为活动者独出心裁自行设计的那些模型。只有突破某些规则才能知道这些规则的作用范围,才知道突破了会是什么后果。在模型实践中,即便失误造成的损失也不大。所以我认为航空模型是使我们对一些航空规则切身体会的很好手段,也是可以大胆创新的很好园地。
我自己从事模型活动中所有的模型基本全是我自己设计的。因为按现成的图纸制造主要只是锻炼了加工的工艺能力,而通过自行设计,不论从翼面积和翼型的选择、结构型式的选定、操纵系统的安排、各种翼面角度的调定及重量和重心的控制等多方面、都可以体会到这些参数对最后飞行结果的影响。因此这类模型是对飞行原理除书本以外的感性补充。我除了在航模上试验过多种非常规的气动布局之外,还曾在试验性模型上尝试过某些创新的构思设想(如“飘浮式机翼”的构想等)。
[ 本帖最后由 yyz228 于 2010-7-19 07:4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