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培才 于 2023-3-22 16:21 编辑
戴小鹏 回忆 张霭琨老师(沉痛悼念张霭琨老师!张老师一路走好!3月13日上午,在三院抢救无效去世。详见10楼) 再读张霭琨老师《室内模型飞机的设计》一文,再次回想张老师爱航模、干航模、宣传航模的事迹,深感这位学者型的航模爱好者、航模爱好者型的学者非常了不起! 张老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应聘担任北师大实验中学的航模辅导员。那所优秀的学校坐落在我们北 京市西城区,当时我负责区体委方面对区里航模普及工作及比赛的组织工作。张老师经常带队参加我们的比赛,一贯积极支持西城区的航模工作。凭他的资历和专业水平,本应是我们的指导者,但他从未表现出任何一点点特殊化。我们西城区的航模老师从未把张霭琨老师看作是外人,大家都将他作为西城区航模界的“圈内人士”来尊敬。数年来,张老师将很多很多航模高招传授到我们之中;他因工作繁忙而结束了在实验中学的辅导工作后,我们西城区航模界从未忘记他带给我们和留给我们的一切。 张老师是征战过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的橡筋模型飞机高手,是我心目中的老一辈橡筋模型飞机之王。 1981年春天,我们北 京市的航模老师在市体委徐荣珍老师带领下,去保定江城机场观摩自由飞类模型飞机出国选拔赛。在返回的大巴车上,我坐在张霭琨老师身旁向他请教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的技术“秘密”,他毫无保留地给我讲了一路。后来,张老师又指派他北航的学生戴梦漪给我讲了一个下午的二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工艺细节,面面俱到。在八年前由航空工业总公司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大奖赛上,我再次见到戴梦漪时,他已是航空工业庆安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戴总”了!这是后话。 在当年(1981年)的北 京市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上,我的学生用按照张霭琨老师的设计图纸制作的二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获得了亚军。记得那天小雨霏霏,北 京队的韩中生教练拿着那架模型飞机,一个劲的称赞模型做的好。如今,韩教练已去世几年了。当年那样意气风发的韩中生教练,如今却……人生苦短,我们哀哀滚落眼泪后,还得昂首继续扛着航模往前走啊。 张霭琨老师是北航五系的教授,对航空发动机术业有专攻。1988年在北航“蜜蜂”轻型飞机从敦煌飞行万里至哈尔滨风尘仆仆的一路上,张老师担任地勤主管机械师,专事发动机的维护和保障工作,功在蓝天。当年,央视播出的“蜜蜂”飞万里的纪录片里,张老师的身影时有出现。我赶紧打电话给他,他在电话里高兴地说:“我要赠送你一盘录像带,内容比电视台那段报道长多了。”张老师赠送的那盘录像带至今都保存得好好的,但我的磁带录像机早就不中用了,暂无法播放,但录像中的许多精彩画面已清晰地印在脑子里了。 几个月前,《航空模型》杂志推出了“航模人讲故事”栏目,对于航模发展新阶段来说,正逢其时。我非常想写出自己所了解的张霭琨老师感人的航模事迹,盼能够在这个栏目发表,让新一代航模爱好者们了解张老师,学习张老师。以上所写,是我在心里打的一段草稿。 我非常感激张霭琨老师。他是我们西城区航模界最尊敬的前辈和朋友!
张霭琨老师的航模事迹值得钦佩和学习。凡是航模的事,他都热心支持和帮助。他心中真是以此为乐。
……
张霭琨老师经常担任裁判员执裁各种航模比赛,一贯非常公平,非常严谨,非常和蔼。我的学生说,在比赛中,要是能抽签来到张霭琨老师执裁的号位,参赛紧张的心情能消除一半,心里会觉得今天一定好运,一定能发挥好。
张老师的裁判风格,是铁面无私与温馨和蔼相结合。我觉得他的风范、他的行动,树立了航模裁判工作权威的一个鲜活标准。如果我们再次学习一下恩格斯的《论权威》一文,就能够更深入思考这一点。(指权威不在声高。)
在1982年或1983年的北 京市航模比赛中,张老师专注执裁,不料空中一架无声无息滑翔的国际级自由飞模型飞机(F1C)撞伤了张老师。后来过了很多年,每次看到任何一台航模发动机前端那白闪闪的铝合金整流罩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天张老师光荣负伤那一幕。
什么叫为航模“无私奉献”?张霭琨老师的兢兢业业,那就是答案。
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