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4-10-4 16:23 编辑
张俊老师
耀华中学第四校舍航模组位于其地下室
辅导我航模活动的是张骏老师,张老师中等身材、态度和蔼说话带着浓重河南口音,张老师是空军飞行员转业 到16中学教物理课,他经常给我们讲起16中学的50年代老航模组前辈们创造的辉煌历史,蓝德康、刘文章、崔文林等老校友的大名响彻耳边。
课余时间张老师指导我们先后制作了弹射、一级牵引模型滑翔机、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和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由于我爱好无线电技术,在航模组能自己组装调试无线电遥控设备,张老师让我担任航模组长,当时经常参加航模活动的还有沈钢、贾志广、赵克强、赵晖、林璞、杜仲、郭俊江、李学儒、温小建等同学。
学校有一些文革前留下的航模器材,如各种规格桐木片、松木条,还有小航模发动机等,这在那个年代条件就相当不错了。
我们的航模活动室开始在第四校舍地下室,后来搬到第三校舍地下室,每天一有时间我们都会去航模组制作、调试心爱的航模飞机,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都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记得当时锅炉房李大爷看到航模组的灯还亮着,经常敲窗户让我赶紧回家去吃饭。
辅导航模组的同学试飞航模飞机
为了参加天津市航模比赛,到了暑假张老师经常带着我们,一大早就抬着装满航模飞机的大木箱,乘28路公交车去东局子硅酸盐研究所的吹灰场试飞,回想起当年那个艰苦的条件真的很锻炼人,有时飞机遇上上升气流,同学们追飞机要追出几里地,太阳当空烈日高照,汗水浸透衣裳,没有矿泉水、没有面包、没有怨言,同学们快乐的沉浸在他们的模型世界里。
张老师二儿子张伟当时也在16中上学,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很想进入航模组,他的好朋友教务处陈可碧老师的儿子赵晖就能进航模组,张伟想不通,就找到我和陈老师,请我们去与张老师说说情,但是张老师就是不同意。 张老师严于律己,坚守自己的原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张伟考入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去了美国,一直在做超导研究很有成就。
赵晖1978年以天津市高考第三名成绩考入北航,但被当时最牛的中国科技大学挖走,被首批公派日本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建设部任总经济师、村镇建设司司长为国家城市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张伟、赵晖在耀华合影
1975年我升入高中,张老师正好当八班的班主任,就把我和沈钢都调到他的班,张老师还让我当八班班长,这样我就更方便参加航模活动了。
由于1976年国家发生了几个大事件:先是周总理逝世,后朱老总逝世、唐山大地震、毛主席逝世等,学校教学秩序都不正常了,经常参加抗震救灾与学工学农劳动,与张老师接触就更多了。
76年那时一般家庭是买不起电视机的,我们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组装825型14吋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张老师也在其中,我们经常一起研究交流制作方法,电视机中各种变压器、偏转线圈、中周、底胎、都是自己制作的,在毕业前我们都制作好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视机,师生情谊更加深厚。
张骏老师祖籍河南多少年乡音不改,班里调皮的同学有时模仿张老师的河南口音说话,他一笑而过。张老师平易近人,没有老师架子,我在班里经常给同学剃头,水平还不错,张老师也一样让我给他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