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标题。
首先,咱们分析一下LAMA系列有刷马达运转时,热量从何而来。
一个通电后高速旋转的马达,热量将由以下几个部位产生:
1、通电后,马达转子线圈的电阻产生的;
2、换向器(整流子)与碳刷的接触电阻、它们两的高速摩擦产生的;
3、碳刷自身的电阻产生的;
4、转轴与轴承摩擦、或滚珠轴承高速运转产生的;
5、转子的铁芯感生出的“涡流”产生的;
6、转子与空气的摩擦产生的;
当然啦,发热量最大的是1、2、3项,后三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除非是在非常之特殊的场合使用才会予以考虑进去……
至此,我们知道了热量(高温)的来源了。
那么,常见的有刷马达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请参看:这是一张从“KYOSHO(京商)”的产品手册上翻拍的照片。有刷马达的内部构造大同小异……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产热“大户”转子在马达的中间,它除了轴和换向器外,再无其他部位与外围接触了。
由此可分析出转子产生的热量将由下列途径散发出来:
1、转导。通过轴、轴承等传导给外壳后散发掉;
2、辐射。转子的热量辐射给磁体,再由磁体传导(合并着辐射)给外壳后散发掉;
由于LAMA系列的大都使用的是密闭(或半密闭)的180或370有刷马达,马达内的转子附近,便不大可能形成对流的空气,来带走转子的热量。于是,转子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导热效率极低的辐射方式散发出来……
这就是说:单纯地采用增加马达外壳的散热器(片)后的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
再则,由于磁体与外壳的接触面,是不可能100%的。这就会使得磁体受热后,热量在磁体内积聚,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磁体的“居里点”后,磁体便会发生“退磁”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马达动力大幅下降!且这个现象一旦发生,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除非拥有充磁机,通过再次的充磁的办法方可恢复马达的性能……
那么,一旦马达的外壳被钻(开)了数量、大小合适的孔后,情况就打不一样了!
马达转子高速旋转起来后,便有大量的空气被转子的外形带着旋转起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量温度较低的空气被带进马达参与对转子的冷却(这点,你可以在马达的孔上放些纸屑来验证空气的流动)。
到此,便可得出两种马达散热效率优劣的结论是:
利用快速流动的空气来散热的效率和效果,要远远优于单纯在马达外表粘贴散热器(片)的散热的效果!
当然,将马达的外壳开一些孔,可能对一些模友来说,并非是件易事!这不在散热效率讨论的范畴……
附图。
开孔后的180马达:
[ 本帖最后由 LFQC 于 2009-11-1 17:5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