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415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项目技术发展史(二) 王 书 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3-7-29 17:21 编辑

                     
           中国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项目技术发展史(二)          王   书   人

      1975年,***、中央军委国发(75)19号文件下发,恢复了军事体育活动。航空模型运动才获得新生。当年国家体委从全国各地抽调了航模骨干数十人组成表演队,。第三届全运会期间,在北 京进行了18场大型表演。参加线操纵特技表演的选手由原国家队叶家锭、北 京队吴大忠、贵州队申幼初。他们采用当时仅有的“湘江”10cc发动机;操纵线长用到了23—24米;为了表演效果,模型尺寸做得较大,翼展在1750毫米左右,机翼面积约59平方分米,机翼采用发泡塑料板用电阻丝切割成型并镶入翼樑制成;机头长和尾力臂都较长;水平尾翼面积8.5平方分米,翼展640毫米;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显然这种模型是为表演而设计的。(见图   )表演起到了广泛宣传的作用。
      在以后的几年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先后恢复了航模活动,有的恢复了专业队建制。线操纵特技模型项目从普及到专业的训练才又重新开始了。当时使用的器材大部分是文G前遗留下来的。发动机大多是文G前生产的“银燕”4.8cc;5.8cc电热式发动机和普及用的“和平”或“银燕”1.5cc;2.5cc压燃式发动机,制作模型使用的材料仍然是桐木、松木、桦木等,轻木当时还是很少见的。但这时已经有了聚醋酸乙烯乳胶;501、502快速粘接剂和环氧树脂胶了。大部分模型基本还是第二届全运会时的制作方法。然而,在这一时代里,大家的模型不仅追求良好的性能,而且还在追求外在的美。虽然已经没有外观评分,但一些队如内蒙古、河南、贵州等队都采用了倒装发动机;大部分模型都经过精心的喷漆美化;内蒙古队还试制了消音器、可拆卸机翼模型;大部分模型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等。总之,这一时代的模型又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了一步。
由于各省、市、自治区的原教练、运动员大部分都经过1964—1965年“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过程的亲身体验。十三年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的运动员如今已进入壮年时代,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还能参加训练和比赛或担任教练工作,因此,这一阶段的训练方法从根本上没有变。加上又重新干上自己喜爱并下为之奋斗过的事业,如此干劲十足,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这个项目又恢复起来了,并且还带动和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选手,这些年轻选手就成了我国在这个项目上构筑世界冠军的栋梁。
      1978年9月在山西太原市举行了相隔十三年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比赛。参加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项目比赛的有25个运动员中有1/3以上是第二届全运会时的老运动员,仅前七名中就有六名老运动员。结果陕西队刘唐时以2133.6分的成绩或第一名;河南队年轻选手牛安林以2115分的成绩获第二名;贵州队申幼初以2109.7的成绩获第三名。云南董承志、四川陈俊才、山西孟希明分别获四、五、六名。这次比赛前六名的运动员总成绩都超过2000分以上。(前三名模型图纸)
      1978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因此,我国原《航空模型竞赛规则》中称为“二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项目,正式更改为“国际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既F2B项目。
      1979年7月,第四届全运会的线操纵模型比赛在成都太平寺机场举行。这次比赛离上一年比赛仅相隔十个月,然而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作了充分的准备。无论从模型方面,还是操纵技术方面都比上一年有很大提高。大多数队还用“银燕”5.8cc发动机,因此模型设计方面没有根本的改变。四运会前夕,全国很多队都订购了如日本OS40;意大利ST46等进口发动机。因为时间的原因,很多队来不及制作或适应新模型。上海、云南、山东等队在比赛中使用了进口OS40等发动机,上海队新制作的OS40发动机的模型表现出良好的抗风性能。通过这几个月的苦练,飞行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性大有提高。这次比赛的前九名运动员的总成绩都超过2000分;前两名超过2200分,达到运动健将标准。河南牛安林以2232.9分的成绩获第一名;内蒙古王书人以2206分获第二名;北 京吴大忠以2189.9分获第三名。上海张向东、陕西刘唐时、云南董承志分别获四、五、六名。(前三名模型图纸)
      第四届全运会刚结束三个月,国家体委从恢复航空模型运动以来,第一次组建线操纵模型国家集训队。为1980年我国第一次参加国际航空联合会举办的线操纵模型锦标赛作准备。1979年11月1日,在四运会中线操纵特技模型项目获前五名运动员到广州市东圃黄村机场进行集中训练。经过了六个多月的模型制作、外场飞行训练考核等,共同研究、互相切磋、技术水平得到了稳步的提高。这正是中国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项目第一次走向世界,攀登世界高峰的前奏。
1980年8月,我国的航空模型项目中,线操纵项目第一次走向世界,参加在波兰举行的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参加这次比赛F2B项目的运动员是:吴大忠(北 京)、张向东(上海)、牛安林(河南)。教练:叶家锭。中国队的初次登场亮相,给各国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运动员对每个动作,每个环节的精确要求,如转角、空域及动作交点的准确性,不得不使外国人惊叹和佩服。由于我们第一次参赛,模型和器材与国外先进队还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我们的飞行风格与国外裁判的要求有不适应之处,所以只获得团体第五名;个人第8、15、16名的成绩。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使我国运动员学习到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经验,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这里要提到的是:1980年,我国航空模型竞赛规则为与世界接轨,F2B项目的规则有些更改,如竞赛评分,由原来五位裁判员中去掉最高和最低两名裁判员的评分,取其余三位裁判员总成绩的平均数为该轮成绩。现改为这三位裁判员总成绩之和为该轮成绩。因此每轮的分数比原来高出很多。运动员等级标准也相应改变。(运动健将标准由原来2200分改为5730分)。那时连续动作依然分别评分;每个动作之前还要举手示意平飞一圈等。后来随着与世界锦标赛接轨,规则规定取消动作前的举手;连续动作一次评分;发动机启动障碍可算一次试飞等等,但飞行动作从1964年至今没有改变。1990年世界锦标赛时裁判员评分增加0.5分标准。从1980年以后一直到1993年我国航空模型竞赛一直采用分项、分赛区进行。
      1980年10月在四川成都太平市机场,举行了1980年全国航空模型分项赛(成都赛区)F2B项目的比赛。这次参赛的各省、市、自治区运动员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都设计制作了崭新概念的模型,彻底放弃了国产“银燕”5.8cc发动机为动力的模型设计,很多队都采用意大利ST46和日本OS40、OS45、发动机,并全部装上了消音器。油箱从橡胶泡式软油箱变成了软硬结合泡外增压油箱,有的队还试用了国际上常用的充压硬油箱,并总结了经验,后来加以改进成为中国式的现有常用的充压油箱。有些队使用了三叶螺旋桨。模型比原来大了一些,机翼翼展:1440—1500毫米;机翼面积:42—45平方分米;机身长:1100—1200毫米;水平尾翼翼展:680—720毫米;翼载荷:26—33克/立方厘米;操纵线长18.7—20米;每圈飞行时间为4.8—5.6秒;北 京队依然采用代端翼模型和用指环操纵。总之这一阶段是探索设计新一代模型的阶段,为以后我国F2B模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次比赛中,上海张向东获第一名(5755分);北 京吴大中获第二名(5628分);陕西刘唐时获第三名(5533分);内蒙古王书人、河南朱幼南、广东左云分别获第四、五、六名。
      1981年7月20日—25日国家体委航模研究室在北 京丰台棒球场举行了F2B项目的短期集训。这次集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速提高我国F2B模型方面的技术,为下届世界锦标赛作准备。参加集训的有北 京吴大忠、河南牛安林、朱幼南、陕西刘唐时、内蒙古王书人等。大家进行了三天的飞行训练,互相观摩、互相学习,解决了很多有关发动机使用、模型设计及制作方面的问题。大家通过了多次技术方面的讨论会,都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给大家,使大家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这里要提到的是:我国F2B项目的运动员,虽然赛场上是对手,赛场外都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技术上从来不保密。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每年全国比赛后,都要举行技术交流会。将自己的训练经验、体会讲给大家。将自己的模型设计展现给大家。有些队还为兄弟队培养运动员。正因为如此,我国F2B项目在80年代初,新秀不断涌现,每年参赛人数都超过30多人次以上,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
      1981年全国线操纵航空模型竞赛在四川成都太平寺机场举行。F2B项目的比赛在9月14日—16日进行。这次比赛各队使用的模型,无论从工艺上还是飞行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上海队张向东发明了自动收放起落架装置。它利用发动机后桨垫旋转部位,制作离心式电路开关,机头部装有控时器,机翼中部装有可拉动起落架用的舵机及电源。(见图   )这一发明创造虽然后来没有被以后的运动员采用,但它反映了我国F2B运动员的聪明才智及誓夺世界冠军的实力。吴大忠新作的模型采用了ENYA45发动机,机翼去掉了端翼并整体可拆卸,这样模型箱是原模型箱体积的1/4。以适应出国比赛的需要。牛安林的模型采用webra40发动机,模型重量很轻,1405克。这次参赛的27名运动员中,有22名使用进口发动机。比赛结果北 京吴大忠获第一名(5792分);河南牛安林获第二名(5785分);上海张向东获第三名(5752分);河南朱幼南、陕西刘唐时、吉林陈洪生分别获第四、五、六名。
      经过两年的努力,1982年我国F2B优秀选手吴大忠、张向东、牛安林,去瑞典斯德哥尔摩再次征战世界锦标赛。这次F2B项目的比赛,有24个国家,56名运动员参加。中国队获得团体第二名;吴大忠获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5622分)。张向东、牛安林分别获第七、八名。这是中国F2B项目向运动员第一次走上世界锦标赛的领奖台。从此中国就成为F2B项目的强国。
      1982年全国线操纵航空模型竞赛,在山东济南郭店机场举行。上海张向东获第一名————_
      1983年全国线操纵航空模型竞赛,10月10日—24日在河南郑州上街机场举行。参加这次比赛的25名运动员中,大部分的模型在结构设计、工艺制作以及发动机与螺旋桨的配合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进,为了适应比赛的需要,很多队都采用了可拆卸机翼和尾翼的模型。以上海和陕西队的模型拆装结构设计及效果最好,以致后来被很多队学习、改进延用至今。上海队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8.5cc发动机,工作状态超过进口商品发动机;各队进口发动机的使用比起前几年进步了很多。很多队都采用了精致层板制作的三叶螺旋桨。比赛结果上海张向东再次获第一名(5776分);河南牛安林获第二名(5769分);江苏朱幼南获第三名(5717分);贵州王建忠、北 京吴大忠、陕西刘唐时分别获第四、五、六名。
      1984年9月17日—22日,国际航空联合会在美国纽约以北约240公里的麻省齐科比举行了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我国F2B优秀选手朱幼南、牛安林、张向东参加了这次比赛。经过几天激烈的拼搏,我国选手朱幼南在美国家门口虎口拔牙,夺取了由美国运动员保持了十几年的个人冠军。这是我国航模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牛安林获个人第三名。
      1984年全国线操纵航空模型比赛,10月10日—24日在上海军体俱乐部举行。在这次比赛是我国历年F2B竞赛中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有3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上海张向东第三次获第一名(5953分);江苏朱幼南获第二名(5938分);河南牛安林获第三名(5904分);贵州王建忠、陕西刘唐时、吉林陈洪生分别获第四、五、六名。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7 收起 理由
guangfu + 2 赞一个!
zyue2002 + 2 航模发展史,与工业技术发展史是相辅相成的.
yipianlantian + 1 赞一个!
云中漫步者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4
发表于 2014-7-10 02:43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4-7-10 02:40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7-10 02:40 |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7-10 02:39 |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7-10 02:32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6-5 11:09 | 只看该作者
让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持久传承!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1:20 | 只看该作者
王书人 教练 现在仍旧执着的研究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
17
发表于 2014-3-22 22:38 | 只看该作者
航模发展史,与科学技术发展史是相辅相成的。积极弘扬航模文化。
16
发表于 2013-8-4 17:11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15
发表于 2013-7-29 13:04 | 只看该作者
丹顶鹤 发表于 2013-7-29 09:57
请看 老航模联谊区中 近日的王书人教练  天津航模队退休老教练继续为青少年航空模型运动做奉献 [/backcol ...

看起来好年轻啊。。。
老教练们是我们的财富,有机会真心希望和老师们学习,让绝技一代一代传下来。。。

技术已经失传了太多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0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3-7-29 10:02 编辑
shark1010 发表于 2013-7-28 23:33
照片是王书人?不是吧,王老前辈六七十

请看 老航模联谊区中 近日的王书人教练  天津航模队退休老教练继续为青少年航空模型运动做奉献
13
发表于 2013-7-28 23:33 | 只看该作者
照片是王书人?不是吧,王老前辈六七十了吧
12
发表于 2013-7-28 20:58 | 只看该作者
顶起
11
发表于 2013-7-28 20:55 | 只看该作者
成都的顶起,那个年代只有专业队才有条件“”发烧”一下。
穷学生一个月午饭钱,买台银燕2.5亚压燃式,热情高得很(⊙o⊙)哦……
10
发表于 2013-7-28 20:24 | 只看该作者
令人感慨、感叹。好帖
9
发表于 2013-7-28 19:54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我就是1975年文G后第一批在市少年宫和航模队开始搞航模的,线操纵模型,后来上了大学就没有干下去。
8
发表于 2013-7-28 19:36 | 只看该作者
有书和视频出品?
7
发表于 2013-7-28 18:1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6
发表于 2013-7-28 18:16 | 只看该作者
F2B是很不错的项目,适合做竞技比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