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479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旧时的疍家艇,可能是广州最后一艘了(货真价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2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ZWSMY 于 2015-11-21 08:17 编辑

前几日偶尔路过一个展馆,发现居然有一只保存得仲OK噶广州旧珠江水上人家噶疍家艇,我麻麻以前就系水上人,听距同各位叔伯都提起过,不过可惜场地唔允许,我只能够影到三张咁多,上图之前,先引述百度噶资料先,比大家科普下先:旧时分布于珠江下游各支系的水上居民、流动渔民称作疍家人。

古籍对疍家的零散记述不绝如缕,可稽的最早文字见诸唐初著名诗人王勃路过广州时,在为六榕塔撰写的碑记中提及:“方言犹操蛮音,以邑里犹杂蛋夷故也。” 句中“蛮、夷”二字表明,在早期定居于广州的中原人的观念里,土著疍家乃是异类。以前的疍家人受不到陆居居民的认同,官府也不把流动渔民入册,是没户籍的,等同野生野长,死后不准在陆地埋葬,只好葬在沙滩形成的沙岗地带,一些沙坟逢大雨后,尸骸抛露,野狗争食,惨无人道。
沙田民歌唱:沙田疍家水流柴,赤脚唔准行上街,苦水咸潮浮烂艇,茫茫大海葬尸骸。
由此之故,疍家素被岸上人蔑视,诸如不准穿鞋、不准建屋、不准与岸上人通婚等等,其制约力强似官规。

分布[url=]编辑[/url]疍家主要生活在珠三角、粤西沿海,闽东沿海和闽江流域,闽南厦门鹭江和泉州晋江流域,在其它闽粤桂琼浙沿海地区亦有分布。疍家往往以江海为家,居无定所。

分类[url=]编辑[/url]疍家分为福州疍民以及广东疍家人。
福州疍民,福建闽东称福建疍民为“曲蹄”、福建渔民。
广东疍家人,称“水上人”或渔民、疍家人等。
各地疍民生活在不同船泊、水域和方言,所以有不同名称之分。
两广(广东、广西、海南)的疍家话属于粤语方言,而福州疍家人则主要使用福州话

民俗文化[url=]编辑[/url]
语言广东疍家人的母语为汉语粤方言疍家话),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但有一些独有的词汇。
福建疍民母语多为当地的闽语

文化广东的水上疍家人有一种自娱自乐的一种渔歌文化-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叹家姐。早在明末清初咸水歌就已流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带。人们为调剂生活,增加之间的友情,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答的习俗。主要用独唱、随编随唱、对唱等形式歌法。 可惜这种文化濒临消失,原因这种文化只有年事已高的水上人懂唱,但在广东中山坦洲仍有人用粤方言中山次方言歌唱,流传广泛,曲目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渔歌唱法文化。

历史发展[url=]编辑[/url]史家之偏见不亚三姑六婆,以致疍家人有历史而乏记载,纵然冒出英才,亦遭重重埋没。迨至近世,才有两位大放异彩,一位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另一位是宋子文哈佛同窗、传说中宋美龄的初恋男友、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广州市长刘纪文。 广府地区的岸上人傲傲然而不自知,其实他们的日常生活颇受疍家影响。 首先是广州话。当代学界有共识,确认广州话的源头乃中原古汉语和岭南古越语的融合。这判断固然没错,但失诸笼统,例如跟广州话风马牛不相及粤北瑶语亦古越语嫡传者也。前引古人王勃的说法倒是丁丁卯卯:融成广州话的“古越语”,特定地唯疍家人所操的那一系。 其次,吃蛇、吃鱼生、炒田螺、艇仔粥、旧时长期流行的薯莨布(罾布)、广府曲艺不无其元素渗入的咸水歌,乃至跟骑楼有明显渊源关系的疍家传统建筑“干阑”,岸上人也从疍家艇里照搬不误。此外,明代南海县籍大诗人孙蕡在其《广州歌》中细致入微地写道:“疍娘头上微风过,勾尽游人是鬓鸦!”一斑足以窥全豹,对疍家女性自成一路的美学实践,岸上人会不会因耳濡目染而“见贤思齐”? 中原古移民对疍家人的历史性贡献,或许就是“疍家”这个称谓本身。“疍家”原为“蛋家”。“蛋”,其发音源自古越语,证据是,同为古越族后裔的壮族人,至今仍在壮语中把小船叫作ding。最早南来珠三角的中原人,称业已舟居的越族人为dàn,dàn乃ding的讹变。越族人没有文字,中原人依照替“蛮夷”创造合体字的思维定势,把dàn 表字为“蜑”———“延”是声旁(有如诞生的“诞”),侮辱性的“虫”是形旁。这个字使用了很长一段时期,因其冷僻,后来换作同音而常用的“蛋”。至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学术界在论及相关问题时,仍沿用这个“蛋”字;而在大陆地区,有关部门考虑到“虫”作为合成字形旁的负面影响,于1965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中把相关义项的“蛋”规范为“疍”(按,“疍”本是“蛋”的坊间俗写)。至于作为词尾的“家”,从来是地道中原语,指某一类人。由是,“疍家”的本意为“居住在小船上的那类人”。 直至上世纪50年代,广州珠江两岸仍然泊满成群结队的疍家艇,其壮观阵容堪称广州一景,但现今的广州年轻一代已不知疍家为何物了。因为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一个社群类别的广州户口疍家10万之众已上岸定居,分布在大沙头三马路、滨江东路以及南岸路,跟岸上人融为一体。不过,疍家曾存的影迹却兀自忽闪在些许我们常挂嘴边的粤俗语里。 一句是“疍家鸡,见水没得饮”。疍家也吃鸡养鸡,但只能关在笼子里养,那鸡整天望得见笼外绿水满江,却无法啄饮。如此情状,有似世代望岸兴叹的疍家人。这句俗语,本意在于比况人们对自己所期冀的事物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但其喻体却道尽昔日疍家的心酸。 还有一句是“拉人夹封艇”(拉:捉拿;夹:兼上)。这是粤中民间对官府执法过程的诙谐概述。犯了罪案,当事人被拘捕,象征涉案财产的居屋被封存,这不奇怪;怪却怪在这话为何不说发生在岸上的“封屋”,而偏说相对比例要小得多的发生在江河上的“封艇”?无他,这古怪概述凸现出当时社会观念对疍家根深蒂固的歧视与偏见。 粤俗特信鬼神,此风疍家尤烈,盖因舟居危险,禁忌多多故也。疍家怕水鬼寻替身,见人溺水每每袖手,不敢搭救;疍家认为妇女身体污秽,不许妇女跨越船头;疍家惟恐覆舟,吃鱼时那条鱼在碟子里摊着直到两侧鱼肉吃光也不可把鱼身翻转;汤匙搁在桌面不可让匙背朝上……疍家的诸多禁忌统称“棹忌”,盖棹乃行舟同义语也。“棹忌”这一疍家独创的特殊俗语,为岸上人所接受,融入粤方言主流,泛指生活中的“不妙”、“麻烦”、“糟糕”。
展馆里面噶货真价实噶疍家艇
历史上曾经的疍民同疍家艇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7 23:32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11-18 00:40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11-18 08:4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略有耳闻,读此贴涨了见识。那新中国成立后的疍家人怎么样了呢?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08:55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鱼 发表于 2015-11-18 08:46
以前略有耳闻,读此贴涨了见识。那新中国成立后的疍家人怎么样了呢?

“疍家”的本意为“居住在小船上的那类人”。 直至上世纪50年代,广州珠江两岸仍然泊满成群结队的疍家艇,其壮观阵容堪称广州一景,但现今的广州年轻一代已不知疍家为何物了。因为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一个社群类别的广州户口疍家10万之众已上岸定居,分布在大沙头三马路、滨江东路以及南岸路,跟岸上人融为一体。而我奶奶,以前也是其中一员,而提起的其中一个地址,就是我家的地址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09:14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鱼 发表于 2015-11-18 08:46
以前略有耳闻,读此贴涨了见识。那新中国成立后的疍家人怎么样了呢?

文中有提及,都上岸了,而且其中一个地方就是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我以前也听过我奶奶唱过咸水歌和提起过以前的事,还有我的叔伯们也提起过,如今这艘疍家艇应该就是当时这么多艘里面保存至今的唯一一艘了,也很荣幸我遇见了

7
发表于 2015-11-19 08:54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新中国好,各民族各阶层不再受歧视,生活在船上几千年的疍家人终于有了户口上岸定居了,教育医疗职业甚至丧葬都有了保障。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0:09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鱼 发表于 2015-11-19 08:54
还是新中国好,各民族各阶层不再受歧视,生活在船上几千年的疍家人终于有了户口上岸定居了,教育医疗职业甚 ...

是的,还有分配工作,像我奶奶,当时就分配去做泥水,搭棚架,我爷爷就分去救捞局做潜水员,广州的海印桥有我爷爷的功劳

9
发表于 2015-11-19 12:02 | 只看该作者
HZWSMY 发表于 2015-11-19 10:09
是的,还有分配工作,像我奶奶,当时就分配去做泥水,搭棚架,我爷爷就分去救捞局做潜水员,广州的海印桥 ...

怪不得楼主对船模这么有感觉有激情,原来有如此的历史沉淀在里面。
10
发表于 2015-11-19 12:1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段逝去的历史画卷。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2:17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鱼 发表于 2015-11-19 12:02
怪不得楼主对船模这么有感觉有激情,原来有如此的历史沉淀在里面。

言重了,那些是我父亲和叔伯们告诉我的,爱船是我的爱好,我也在COSCO船上呆过半年实习轮机,还记得以前我姨妈也是有一艘运沙船的,所以,见到这艘疍家艇,就想起来了,可以触摸到的历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2:20 | 只看该作者
hulao888 发表于 2015-11-19 12:13
这是一段逝去的历史画卷。

是啊,属于那一辈广州人的历史画卷

13
发表于 2015-11-19 17:02 | 只看该作者
又了解了一段过去的历史。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8:14 | 只看该作者
haimowang 发表于 2015-11-19 17:02
又了解了一段过去的历史。

对,一段过去的广州历史

15
发表于 2015-11-20 15:4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博物馆收藏的吧!想想当年广州珠江的热闹繁荣,水路运输不亚于今日广州!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5:57 | 只看该作者
天捷灏展 发表于 2015-11-20 15:42
这是博物馆收藏的吧!想想当年广州珠江的热闹繁荣,水路运输不亚于今日广州!

对,可以这样理解,不过当时在艇上的,都是贫苦人家,是上岸后才好转的,对啊,这艘艇现在就在一个博物馆静静的躺着

17
发表于 2015-11-21 15:48 | 只看该作者
这玩意在长江里还看的到。
18
发表于 2015-11-22 20:03 | 只看该作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08:32 | 只看该作者
中岛健太 发表于 2015-11-21 16:48
这玩意在长江里还看的到。

在广州地区,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种小艇,代表着旧广州那一辈以前的人的一种记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08:3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