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18033|回复: 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雀I Skylark I 军用级从建模到诞生,第二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owsjl 于 2016-9-28 09:32 编辑

上集中,我大概笼统的介绍了一下 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的 云雀无人机系统, 云雀分为三个型号云雀I ;云雀I-LE(这个系列还有很多分类版本,为了适应特定客户要求的改装型,他们通常称之为云雀I-LEX) 和 云雀II(据悉今年3月份刚刚开发出来另外2种型号:云雀3和云雀C。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经常问他们索取最新产品信息。)如果你没看过我的上一集帖子 那么地址在这:http://bbs.5im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1858&extra=
我的制造过程围绕着云雀I的逆向工程开始的。目的是尽量实现原版的设计要求和功能。

有关上期内容讲了什么,大家去看我的帖子,在此不在重复。这期内容是讲  水平尾翼的制造,和如何让那个 10X 变焦的摄像头 实现遥控器变焦

要制造水平尾翼首先得了解它的结构,由于云雀的模块化系统的特点,水平尾翼变成了一个单独的模块。

先来看看他的特殊结构





根据他的专利技术上的资料显示,水平尾翼在收到降落信号之后,会成全动式向上抬升,以完成一个深度失速动作,从而能使飞机垂直降落地面。
但是在平时使用时,是靠水平尾翼上的小舵面来控制升降的,所以这就给制造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它既是快速组装的模块,又能实现结构的可靠性,又能达到功能要求,它到底是怎么样的结构?
抱着这个疑问我查了众多资料在一个非常模糊的视频中找到了答案。








看明白了吗?没有?没关系,我画一张详细的图,让你有直观的理解




这下明白了吧,它的结构式这样的,平时用一个皮筋做尾翼全动时的触发,但是为什么要用一根皮筋呢?在现在人看来,这好像缺少了点档次,,
在再三分析的了结构我得出了结论,这皮筋不是他们公司想设计上去的,是这种方案在其他各种方案中是最适合的,因为云雀的尾巴面积比较大,在短时间内全动上升需要很大的力量,微型舵机很难胜任这样的工作,用大型舵机的话,这个结构太大,又重又不可靠,于是他们想到了用一根橡皮筋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看来,真的是很聪明的设计。从十几年的战场服役情况看来,这样的设计也非常的可靠。于是他们沿用了这样的设计,在云雀I-LE版本上。


。那么知道了结构和原理,接下来我就开始制造部分了。

先送一大块钢上机床。。钢很重。。




过程就是机器的轰鸣声。。。
经过N道工序之后完成的模具成品


////////////////////////////////////////////////////////        我 是 可 爱 的 分 割 线        ////////////////////////////////////////////////////////////////////


让我们休息一下,接下来(云雀的侦察设备是怎么样的?如何实现?)




关于云雀 I 的侦察设备 在官方的资料显示中是分为2个配件: 白天任务载荷,和夜晚任务载荷,分别可快速跟换


白天任务载荷就是一个带10倍变焦功能的,微型变焦摄像机,夜间的任务载荷是一个带3倍变焦的热成像仪。



于是花了很多时间,终于找到了这款微型 10倍变焦摄像头。






真的好小啊,哈哈哈哈


但是有个关键问题

如何用遥控器控制它变焦呢?

查了很多资料,了解了这款摄像机是使用索尼公司的一种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于是花了些时间了解了一下这个协议如何工作,接下来就要写个程序了
(关于协议方面的数据资料,就不写,太多太烦杂,照顾一下大家的感官。)


在写程序之前,得做个板子,把这几个接口延伸出来,好做试验。
于是这货就诞生了。。

在让厂家做板子之前,当然先要做试验了,在上STM芯片之前,先要找一款用简单易用的试验行单片机来做理论仿真。
我选择了用Arduino作为试验用单片机,原因么,简单方便。

写好程序之后组建试验电路,测试功能。


好了,万事具备,拿上遥控器测试一下。


////////////////////////////////////////////////////////////////欢迎回来水平尾翼产品阶段////////////////////////////////////////////////////

好了,试验完成,之后我会设计个图纸,让厂里给打样去。。。。

接下来我们回到水平尾翼的部分。

来张和原版的比较图





把尾翼卸下来,来张单独的垂尾。。





是不是很帅啊。。
好啦,那这期的帖子就到这里啦,下期将讲解更多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liuliang + 2 很给力!从一开始就关注楼主这个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6-9-26 16:4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从航空模型三项竞时(F1A、F1B、F1C)模型偷师来的!在三项竞时模型比赛中用控时器(或迫降线)控制飞机飞满分后尾翼抬起大概45度--俗称“迫降”用了几十年了。
3
发表于 2016-9-26 17:15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9-26 17:17 | 只看该作者
shanshuimoxing 发表于 2016-9-26 16:44
这是从航空模型三项竞时(F1A、F1B、F1C)模型偷师来的!在三项竞时模型比赛中用控时器(或迫降线)控制飞 ...

哈哈,蜂鸣器定时的年代,只是原版用的大多是一个小拉簧,比皮筋更可靠~

5
发表于 2016-9-26 17:21 | 只看该作者



模具做的真棒

6
发表于 2016-9-26 17:22 | 只看该作者
snowynight 发表于 2016-9-26 17:17
哈哈,蜂鸣器定时的年代,只是原版用的大多是一个小拉簧,比皮筋更可靠~

是啊,估计皮筋容易携带,小拉簧么不好带

7
发表于 2016-9-26 17:28 | 只看该作者
666            去做无人机载机吧,航模不适合你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7:35 | 只看该作者
DC—L 发表于 2016-9-26 17:28
666            去做无人机载机吧,航模不适合你

这才是真正的航模

9
发表于 2016-9-26 19:10 | 只看该作者
坐等下文
10
发表于 2016-9-26 19:52 | 只看该作者
他的续航是如何做到的?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9:56 | 只看该作者
傻小子↑ 发表于 2016-9-26 19:52
他的续航是如何做到的?

我在后面的帖子里会详细讲解这个问题的。

12
发表于 2016-9-26 20:3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集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13
发表于 2016-9-26 21:4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期待量产
14
发表于 2016-9-26 21:5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等更新~~~~~~~~~~~~~~~
15
发表于 2016-9-26 23: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不是一般的模友。。。。那模具看的大伙异地办的口水。。。。感谢楼主无私分享
16
发表于 2016-9-27 00:18 |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6-9-27 02:18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6-9-27 07:48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9-27 07:50 | 只看该作者
牛人!!!!!!!!!!
20
发表于 2016-9-27 08:30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