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培才 于 2015-1-5 13:24 编辑
回顾 五十年前 的 “ 六一 ” 儿童节 航 模 比 赛
这些照片是当年航模俱乐部黄在中教练拍摄的,2008年3月底黄老师将这几幅珍存了四十多年的老照片,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我,让我又回归到风华正茂的年代,令我大为惊喜。 照片记录的是 1964年 六一儿童节 在国防体育场的 天津市小学生航模比赛。
今天是2014年 6月1日,我特意选择这天,和老航模朋友们一起回顾五十年前的航模经历。尽管各自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是纯朴的岁月年华,是值得共同珍视回顾的。
先叙述我和这些孩子的缘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和平区教学条件最落后的 海光寺小学 工作。因为我从中学阶段就爱好航空模型活动,所以就试着先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开展航模活动。首先吸收航模小组的都是功课好遵守纪律的班干部。利用每天下午两节课放学后和星期日的业余时间教孩子们制作和放飞模型飞机。 学校领导还是很支持的,不定期给一些活动经费,我记得每次大概是5元。在那个时期5块钱就能办好多事,不够自己再搭上点儿。当年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是29元。(从第二年的37元,一直连续了1 7年。)我一个单身小青年也不在乎,没有烟、酒的嗜好,唯独酷爱模型飞机。制作活动就在放学后自己班的教室里,从事务室要来两三个盛40瓦灯管的旧纸箱,用来存放桐木材料和制作好的模型飞机。我当年住在学校里,搞活动的时间很充裕。 在那个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的六十年代初,经济还很萧条,人们踏踏实实地继续过着艰苦的生活。 我觉得辅导小学生搞航模很有情趣,业余时间过得很充实。没有谁非让你这么干,也没有人反对你这么干,这就是领导的支持。谁都没有“加班费”这个概念。就是这么单纯,满足了自己的情趣爱好,有个小小的努力目标,业余时光很充实,我感觉挺好。 我教的这个班,孩子们都住在臭墙子河边的土场。“ 土场 ”的名称来源于当初这里曾经是倾倒垃圾土的地方。外来迁移的逃荒难民临时搭建了简易土屋(也叫窝棚)定居下来。土场路、土场道,还有土场南道、土场北道 这四条比里弄宽些的狭窄小路,恰如其分顾名思义的名称,再看泥土地、草房子,很像是个村落。 土场绝大多数住户都生活贫穷,是城市里最底层的居民。大多是蹬三轮、修皮鞋、拾道零活、拾荒、拣茅篮、做小生意,也有普通产业工人。 学校坐落在和平、南开两区交界的卫津路,是个大马车店改建的,漏雨的旧平房,摇晃的破桌椅,狭窄的小操场,一幅破旧的篮板框——将我领进了终身的教育情缘。 说实在的,这个小学校是当年积极的ZZ热情下自己选择的。我受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 ”的教育影响,又有一股当时共青团员都有的 “ 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 ,“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 中学团干部都有的ZZ激情,真想用教育来改变学校,改变土场 “一穷二白” 的落后面貌。
(中学生时代也曾积极报名到祖国最边远的新疆建设兵团,如果人生的轨迹,朝向大西北,如今就可能和徐志满老师一起在冰雪皑皑的天山脚下遥控模型飞机了。)
每天检查学生家庭学习小组,经常家访。那时学生都住平房、大杂院。你一去,还没进院,各家各户就都知道了,家长都纷纷出来迎接,他们大多没文化,拿老师当圣人。这些学生家长,热情好客,质朴,善良。他们有时真挚的说:“王老师,孩子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 当年我教的这些孩子们都很能吃苦耐劳,可以说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就拿于文友来说,父母都是机械厂里的工人,上班很远,早出晚归。他自己要刻苦学习,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吃好中午饭,自理自律能力非常强。少先队大队长的工作再加上酷爱的航模活动,照样是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当时我就认为,这样的孩子才适合搞航模,后来他被选入河北省少年集训队是情理之中。(当年天津市河北省的省会) 因为经常干家务活,这些孩子的动手能力都很强,制作的模型飞机也都很像样。我们飞行训练要从小学校出发,轮流提着灯管箱改制的飞机箱。沿着卫津河畔经过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远望着我们的目标—右前方高耸的跳伞塔,到了八里台再顺着复康路直奔国防体育场。每次都得步行五十多分钟,也只有徒步而行。 孩子们不怕苦不怕累,无论寒冬酷暑迎着风吹日晒,有时还要淋雨。这对他们来说是乐趣。大一些的模型,如一级牵引和一级橡筋有时要飞到南开大学,他们望着空中的小飞机踪迹,奔跑着越过复康路跨过大木桥,进校去追去寻找。 有一次魏同信的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右旋上升很高,飞得很远,大家跟随着加速奔跑,最后望着它迫降后落进了八里台的莲藕塘里,我毫不迟疑地下水游过去了。只听扑通通。他和于文友、韩光水也都毫不犹豫紧跟在我后面,他们比我游得利索,抢先拿到了托在大荷叶上的红飞机。现在想一想,多悬呀!是不是晚了四十多年的后怕,学生出了危险怎么办! 魏同信本来是二班的小淘气,班主任是位代课的女教员,实在管不了他,成了调皮捣蛋的大将。凑巧,他和同班的王来放学后不愿意回家,深深地被我们四班航模活动所吸引,我很喜欢他俩。那位女教师开始是玩笑着说:“你这么喜欢魏同信,把他调到你们四班去吧!” 我希望她把学习好听话的小干部王来也调给我。她说什么也不答应,我就顺势赶快调过来魏同信。 换了新环境,他很努力,我经常鼓励他,给他树立信心。因为喜爱航模,后来纪律、学习都有了很大进步。全市航模比赛中,荣获了一级橡筋动力模型飞机的冠军。(当时的一级橡筋模型机舱里的动力橡筋足足40克,不是吃苦耐劳的孩子,绞紧橡筋的手摇钻根本摇不动。)自豪感让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还当上了中队体育委员。后来和一级牵引冠军于文友一起选入河北省少年航模集训队。 魏同信 是我用航空模型活动转变教育学生第一个获得成功的孩子。
注意看这组照片第2张,此前打破过线操纵圆周竞速全国记录的运动健将的蓝德康正在低头帮孩子们调整模型飞机。右侧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手持着弹射模型飞机观望着远方。仔细看她裤子上的补丁!那天可是儿童自己的节日,是孩子们最喜庆的日子。这就是五十年前孩子们用参加航模比赛度过了幸福快乐的 “ 六一 ”儿童节。 记得我还看过一张谭楚雄老师珍存六十年前的老照片,是1954年在北 京开办的全
国国防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影。当时,天津航模俱乐部的李世忠教练穿的就是双侧膝盖前面缝着补丁的裤子。可见在五、六十年前的那个年代,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穿带补丁的衣服是常事,只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就不会被人家笑话。
我常用这些珍贵的老照片给现在的航模少年们讲过去的故事,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够理解。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随着时代的前进,生活水平的富裕,不应该远离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节约型社会,这些思想理念应该从小培养教育。
传统的航空模型运动实际上也饱含着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教育。
[size=11.666666030883789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