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richardglc 于 2014-6-11 10:51 编辑
这就是我说的现象啊: "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 很多事情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 现在是市场经济, 需要靠良好的商业运作, 自我发展. 成功运作这个体系的人, 好的教练,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 这样才能持久."
招生问题, 可以通过提升宣传来改善. 少年宫搞的宣传质量可想而知. 搞宣传的人不懂航模也不行. 航模,车模, 海模都是很激动人心的东西, 搞些漂亮的宣传画, 发些传单, 强调一下这些运动的意义, 包装一下, 肯定能激励很多小朋友的参与热情.
由于师资匮乏, 各个学校搞这门课没有老师, 因此可以把每所学校的报名学生集中到一个课堂来上, 也就是我说的俱乐部模式. 还有一点, 航模运动要搞长期的, 不能单单为了一次比赛准备个一个月, 比赛结束就散了 - 这就是我们教育体系最习惯的应试教育.
单单把运动科目局限在弹射和自由飞也是不行的 --家长和学生都会觉得太简单和单调 (虽然内行知道这一点都不简单, 可是外行不懂啊). 在现在这个充满了互联网, 智能手机, 电脑游戏的世界, 你不拿出点高大上的东西, 怎么吸引小朋友? 遥控滑翔机, F3P, 车模, 帆船这些也应该作为进一步的选项啊. 而且可以引进厂商的赞助和奖品. 如果只搞弹射和自由飞, 哪有厂商会来赞助.
我这儿有位10岁的小男孩, 飞电动塞斯纳比很多成人模友强多了, 小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
总的来说, 我觉得中国普及航模一定要搞民间俱乐部, 绝不能依靠教育系统. 要想成功, 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老师和教练; 二是要有具备眼光和热情的组织者; 三是要有良好的营运模式能够联合模型厂家和社会赞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