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triplan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滑翔机] Fusion 2.7 我的圆梦之路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5-2-11 09:58 | 只看该作者
三翼机,你对于机翼的制作一笔带过,我还是希望了解一下机翼中段和外段的连接,看图片插销很短,不知道强度是否足够,精度又如何?是否可以再详细介绍一下?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plane 于 2015-2-11 15:30 编辑
风中的落叶 发表于 2015-2-11 09:58
三翼机,你对于机翼的制作一笔带过,我还是希望了解一下机翼中段和外段的连接,看图片插销很短,不知道强度 ...

回落叶,先谢谢你的关注。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上反角插销套箱采用的是翼梁前后贴层板然后用大力马线困扎缠绕的方式制作,两边一样。因为翼梁宽度是5毫米,所以插销在制作时使用了3毫米的碳板切割出来,两边贴1毫米层板的方式。之所以没有全部做成碳的,是考虑两侧的层板可以通过轻微打磨来调整插销与外段机翼套箱的最佳阻尼(尽量不去打磨碳板)。套箱长度是不大(太长了插销强度反而会出现问题),但强度足够富余,加上定位销和胶带,应付热气流滑翔机的速度不成问题。我一直不喜欢拿滑翔机当竞速或者特技来飞……

楼下的几张照片中,机翼内外段用黑色3M电工胶带贴好后做了强度测试,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plane 于 2015-2-11 15:24 编辑

天气超好,去小区门口草地上为模型和我自己拍几张照片

先来模型的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plane 于 2015-2-11 15:28 编辑

再来几张我自己的~














45
发表于 2015-2-11 16:36 | 只看该作者
triplane 发表于 2015-2-11 10:59
回落叶,先谢谢你的关注。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上反角插销套箱采用的是翼梁前后贴层板然后用大力 ...

明白了,多谢。真是佩服你的手工。看样子和AVA没什么区别哟。

46
发表于 2015-2-11 21:11 | 只看该作者
太棒 了,老钟又出新作品了
47
发表于 2015-2-11 22:55 | 只看该作者
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佩服
就不明白机子的编号为什么是“6”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23:05 | 只看该作者
liwei0099 发表于 2015-2-11 22:55
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佩服
就不明白机子的编号为什么是“6”

6有啥问题吗哥们儿?
其实再简单不过:眼下手里还在飞的模型里面是第六架而已

49
发表于 2015-2-12 08: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有才了,好手艺,顶 上
50
发表于 2015-2-12 0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随风逐流 于 2015-2-12 10:04 编辑

简直就是工艺品了,想请教个问题,一直对碳片做机翼后缘的工艺不是很了解,
想问一下碳片用的是10×0.5mm的么,需要先打磨翼肋后缘下表面然后直接粘结的么?  
还有您这个是翼肋在制作的时候直接去除掉前面蒙板的厚度了,如果翼肋需要上下粘结轻片,制作的时候是不是要先粘结翼肋木片形成工字,然后再打磨出0.5的凹槽粘结碳片。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plane 于 2015-2-12 12:47 编辑
随风逐流 发表于 2015-2-12 09:53
简直就是工艺品了,想请教个问题,一直对碳片做机翼后缘的工艺不是很了解,
想问一下碳片用的是10×0.5mm ...

回随风兄弟
      要回答你的问题,先来说一下翼肋上下弧贴碳片加强和贴轻木片cap的区别。然后再提后缘的问题。这样会好理解一些。
      一般来说如果开放构架部分打算贴与蒙板同等厚度的cap(工字型贴片)的话,那么制作翼肋样板的时候整个扣除一圈木片厚度就是了,并且,做了cap一般就不再需要重复贴上下弧碳片了。(我的深红就是贴轻木片的)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在翼肋间距不算很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好的基准平面来保持翼型的精度。
      反过来说,比较密集的翼肋间距,目的也是尽可能保持开放构架的精确度,就比较适合贴碳片来增加强度。贴碳片需要选择最薄的(0.1毫米)单向碳丝制作的,才可以在节省重量的前提下达到效果。一定不能使用1K或者3K碳片,否则不连贯的纤维束是不能达到加强效果的。
      贴碳片具体工艺是这样的:
      1. 制作样板时算好D盒蒙板厚度、翼梁开槽位置、前后缘宽度,扣除后削制翼肋(如果采用0.1的碳片,厚度可以忽略不计)
      2. 后缘常用的碳片是5-6毫米,厚度0.5的碳片,也最为常见,容易买到。
      3. 按常规工艺制作机翼框架的前半部分,包括翼肋与上下梁搭接,腹板、蒙板、前缘粘合整形。后缘此时暂不安装
      4. 将0.1毫米碳片两面磨毛,按照翼肋厚度裁切成长条备用(长度要留出一点余量)
      5. 首先粘贴翼肋一侧弧面的碳片(上弧或者下弧均可)。粘接须采用中等粘度的502胶水(水状高流动性502渗透性和固化时间过高过快,不利于操作)。施工时小心的在翼肋上施胶,不可过多,但应保持连续的“条状”,以免出现漏粘的局部;然后备好棉签或纸巾一类的东西,便于及时清理掉翼肋两侧被挤出的多余胶水。粘合的手法最好是先固定翼梁一端的点,对齐后用镊子或刀尖压住,顺势将剩余部分对齐翼肋方向,“一撸到底”,用棉签压实,检查有无不服帖、翘起的部位。对正压实之后清理掉多余的胶水,用锋利的剪刀将后缘部位留有余量的碳片修剪至长出翼肋末端3-4毫米。  如果是等弦宽的翼肋,可以一次量出尺寸,统一切割好放在一边备用,如果是梯形或椭圆形机翼,则需要按照最大的翼肋弦宽裁切坯料,粘合完成之后逐一修剪。操作这一环节时可以暂时将框架自工作板上取下,方便作业。
      6. 待整个一侧弧面的翼肋全部贴好以后,重新将框架固定在工作板上,用中等粘度502将后缘材料一一与翼肋末端留好的碳片粘合定位,一面粘接,一面要反复与工作图比对检查,避免歪斜变形。待胶水固化后,用砂纸轻轻打磨碳片与后缘碳条的胶接位置,形成柔和过渡,去除落差,磨去多余的胶痕。
      7. 将框架翻过来重复上述操作,贴好另一面。完成后的后缘实际上被上下弧面两片碳片所包覆,翼肋末端与后缘只是点状接触。这样做出的机翼,后缘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其结构轻易不会被破坏。
      8. 边角处理: 框架的应力集中部位(例如最外侧翼肋与后缘结合处、与大梁腹板结合处)最好用45度纹理的轻木块补强,与后缘粘合时因为粘接面很窄,可以先在毛坯上与后缘结合部位锯一个小槽,嵌入后缘1毫米左右,然后再整体切削打磨出所需形状)此外,如果你所制作的机翼外段存在上反角拼接,那么后缘的碳片需要磨出较精确的斜面来加大粘合面积,配合双层翼肋较宽的碳片贴合,并在初始粘合完成后适当堆胶加固。堆胶彻底固化后用砂纸修整光滑即可。

      以上这些是翼肋贴碳片的做法,如果采用翼肋+轻木cap的方式,后缘可以参照上述方式制作,但有一个问题就是,cap本身的厚度要大于翼肋贴碳片的厚度,所以即便是采用了0.5碳片制作后缘,翼肋之间的部分也会与翼肋有较大的落差,蒙皮时较难处理的光滑顺畅,失去了薄后缘的意义。所以最好还是采用木质三角形剖面的后缘或者空心盒形木质后缘比较容易制作,保持翼型剖面在各个截面上的连续性。
      如果按照您所化的草图中第一种直接将轻木翼肋末端切削并配合宽碳片的做法不是不可行,只不过粘合强度有点令人担心(如果仅靠轻木翼肋本身,不加碳片覆盖,其末端纤细的厚度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损坏断裂。)
     还有一点是不论采用怎样的工艺和结构,对碳纤材料的粘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先要将碳材表面磨毛,否则粘合效果难以保证。

      罗嗦了一大堆,意思就是,碳片后缘更适合与翼肋上下弧贴和碳片的工艺相配合,而不太适用于cap的方式。这些是我个人的理解和施工方法,仅供你参考。也欢迎各位高手一起切磋讨论。








52
发表于 2015-2-12 13: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前辈的指点,这次是明白后缘碳片是怎么回事了,我之前也是一直在纠结直接在轻木翼肋上面粘结碳片强度会保证不了,您的方法是用翼肋上下贴片直接夹住后缘碳片,这样强度、重量都能控制的很好。谢谢指点

每此看您的制作贴都能学到不少东西之前仿过深红,1.6米的,

仿AVA 2米弹射的时候您也给提过建议,如今这两架深红当作电视背景墙了,2米弹射放床底了,准备有时间的时候再做一架2.6米的RES,继续弹射,或者上可拆卸的动力舱。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4:20 | 只看该作者
随风逐流 发表于 2015-2-12 13:18
谢谢前辈的指点,这次是明白后缘碳片是怎么回事了,我之前也是一直在纠结直接在轻木翼肋上面粘结碳片强度会 ...

呵呵,指点谈不上。大家都喜欢,就一起交流呗,很开心的事。
你做的飞机我一直都在关注。手工上面再努力一把,力求精确就更好了。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4:22 | 只看该作者
另外随着尺寸的加大,模型对结构强度的要求会提高很多,在考虑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周到,宁可牺牲一些重量,不要做出来变成软脚虾
55
发表于 2015-2-12 16:57 | 只看该作者
专业的设计、专业的绘图、专业的制作,太漂亮了,让人心动。减速板的滑轨式收放机构在有阻力是会不会出现问题?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plane 于 2015-2-12 18:17 编辑
bdyfwang 发表于 2015-2-12 16:57
专业的设计、专业的绘图、专业的制作,太漂亮了,让人心动。减速板的滑轨式收放机构在有阻力是会不会出现问 ...

       减速板常见的收放机构有两种:一种是仅靠舵机摇臂与减速板背面的硬性摩擦实现开启动作,靠气动阻力保持减速板闭合;(这种结构最简单,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所以后来有人在铰链位置增加了一个扭簧辅助关闭,但缺点同样显而易见)还有一种就是减速板背面安装摇臂,与舵机摇臂通过钢丝拉杆连接。绝大多数模型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方式,但因为中间存在钢丝拉杆的连接,往往显得比较潦草松垮,存在较大的虚位。我在Fusion上面采用的这种设计可以算是第二类结构的变种,好处是虚位可以控制的很好,几乎不存在松旷现象,不过要通过实际测算得出两个摇臂相互之间的交叉行程,开出长槽。至于两者之间的连接,则是使用的M2不锈钢螺丝+聚四氟垫片+铝合金自锁螺母,既不会增加太多重量,又有足够好的刚性,同时自锁螺帽可以很方便的调节连杆的松紧程度,获得最佳的阻尼,经过实际测试,不会出现卡死问题,开闭很顺畅,两端行程的止点也很准确,关闭时可以严丝合缝。(调试的时候使用控上面的相应通道的舵机行程,以不产生堵转发出噪音为准)。
     
        至于您所担心的在飞行过程中存在气动阻力的前提下是否会出现问题,我曾多次在全油门状态下尝试开闭减速板,事实证明完全可以不用担心。9克舵机(1~1.5公斤的扭矩)完全可以胜任。



57
发表于 2015-2-12 22: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想的周到。
58
发表于 2015-2-13 07:51 | 只看该作者
老钟几时来松江飞,让我耍一耍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12:01 | 只看该作者
老宋 发表于 2015-2-13 07:51
老钟几时来松江飞,让我耍一耍

必须的啊~肯定来找你一起飞
60
发表于 2015-2-14 00:3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