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弯曲(这个弯曲称为拱形)是不同的。上表面的弯曲比下面的弯曲更加明显,下表面在大多数具体机翼上是有点平的。在图2-5中,注意机翼剖面的两个极端位置的外观也不一样,飞行中朝前的一端叫 前缘,是圆形的,而另一端叫尾缘,相当的尖,呈锥形。
在讨论机翼的时候经常使用一条称为弦线的参考线,一条划过剖面图中两个端点前缘和后缘的直线。弦线到机翼上下表面的距离表示上下表面任意点的拱形程度。另一条参考线是从前缘划到后缘的,叫“平均弯度线”。意思是这条线到上下表面轮廓是等距离的。
机翼的构造通过成形来利用空气的对应于特定物理定律的作用使得提供大于它的重量的作用力。它从空气获得两种作用力:一种是从机翼下方空气产生的正压升力,另外就是从机翼上方产生的反向压力。
当机翼和其运动方向成一个小角度倾斜是,气流冲击相对较平的机翼下表面,空气被迫向下推动,所以导致了一个向上作用的升力,而同时冲击机翼前缘上曲面部分的气流斜向上运动。也就是说,机翼导致作用于空气的力,迫使空气向下,同时也就提供了来自空气的相等的反作用力,迫使机翼向上。如果构造机翼的形状能够导致升力大于飞机的重量,飞机就可以飞起来。
然而,如果所有需要的力仅仅来自于机翼下表面导致的空气偏流,那么飞机就只需要一个类似风筝的平的机翼。当然,情况根本不是这样;在特定条件下被扰乱的机翼尾部气流会足够导致飞机失去速度和升力。支撑飞机所需力的平衡来自机翼上方的气流。这里它是飞行的关键。大部分升力来自机翼上部气流的下洗流(因机翼所产生的下降气流)的结果,这个事实必须透彻的理解才能继续深入的研究飞行。然而,给机翼上表面产生的力和下表面产生的力指定一个具体的百分比是既不正确也达不到实际目的。这些(来自上下表面的力以及他们的比例)都不是恒定值,他们的变化不仅取决于飞行条件还和不同的机翼设计有关。
应该明白不同的机翼有不同的飞行特性。在风洞和实际飞行中测试了成千上万种机翼,但是没有发现一种机翼能够满足每一项飞行要求。重量,速度和每种飞机的用途决定了机翼的外形。很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产生最大升力的最有效率的机翼是一种有凹陷的下表面的勺状机翼。后来还认识到作为一种固定的设计,这种类型的机翼在产生升力的时候牺牲了太多的速度,因此不适合于高速飞行。然而,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有趣事情,通过工程上巨大的进步,今天的高速喷气机又开始利用勺状机翼的高升力特性这个优势。前缘(Kreuger)襟翼和后缘(福勒)襟翼从基本机翼结构向外延伸时,直接的把机翼的外形变化为经典的勺状形态,这样就能够在慢速飞行条件下产生大的多的升力。
另一方面,特别流线型的机翼有时候风阻力很小,没有足够的升力让飞机离地。这样,现代飞机机翼在设计上采取极端之间的中庸,外形根据飞机的设计需要而变化。图2-6显示了部分更加普通的机翼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