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BUG133 于 2010-3-5 11:12 发表
用C7级的丝杆,加工精度能到多少,我查资料C7级的丝杆300mm行程误差是52um,这个值是不是就代表加工精度不会比这个值高
说到加工精度,这到是个很值得说说的东西。里面涉及到丝杠,机架强度,机体精度,刀具磨损,主轴同心度,电机驱动好坏等等一大堆。现在我就以我的使用经验,随便胡咧咧咱们的丝杠,不正之处还请大家指出(以下测试均以国产丝杠为标准。进口的,二手的质量参差不齐,规格大小不一,也没有实际数据,就不做比较了)。
一般人都认为加工精度和丝杠有关。换条进口的C5丝杠加工精度就会直线往上升,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并不一定。比如说查资料C7的300在52um,其实这个只能参考,并不能作为判断能否使用的依据。主要里面有两条件没有给,而这两条件对精度影响非常大,1.丝杠测试时的阻力,2.丝杠的预紧力。对于咱们这小车小铣,结构空间有限,很难装下大直径的丝杠,大多数都是在12mm~16mm之间。,以1605的全新丝杠为例,在没有阻力或者说阻力很小的情况下,不管是回差还是往复精度都非常的高,测试打表全都在0.01以内,等装上机器了调整好导轨的间隙,再打表这个时候就能看出问题来了。有了阻力就能直观的反映出丝杠的回差。调的松回差在0.02~0.04,调的紧的话个别回差可以达到0.1~0.15。拆下C7的,换上磨制的C5,再打表,重载下回差比C7的要好点,但是也在0.05~0.08左右。其次是丝杠的预紧力,不少人都会忽略这个,记的当初我刚玩滚珠丝杠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随便定了就安上了,结果精度在轻载下(机器调整螺丝全部放松)回差都能达到0.07,重载下能到0.18~0.25,把我吓的差点对滚珠失去信心,后来一咨询厂家才知道,这都是预紧力在作怪,他们出厂时给我把预紧力调的最低,美其名曰:“增加使用寿命”。后来发回重调,搞到最紧,换上,OK。当然确实也牺牲了丝杠的使用寿命,主要是里面的钢珠磨损比较厉害,时间长了都磨小了,一般只有通过换里面的钢珠,重调预紧力才能补回来。不过也有厂家预紧力只调三道循环里的一道,这样的丝杠新的时候看看蛮好,不过用不了多少时间,精度差得一塌糊涂。我的判断经验就是装上机器,导轨调稍微紧点,打表,回差大过0.06,就要拆开重调了,不过这个办法也不是特准。机器组装精度,润滑程度,导轨间隙,摩擦阻力都能影响测量读数。
也有人说,C7的是轧制的C5的是磨制的,螺距的精度没法比,表面硬度没法比。我也就这个问题咨询过相关的丝杠制造厂商。磨制的的确是表面硬,螺距精度高。但是这要讲讲轧制丝杠的生产检测。一般的轧制丝杠他们产前调试机器时候一般都是以比较长的一段为测样进行测量的,而平时使用并没有这么长,把误差分摊到需要使用的长度上,对于小零件来说,轧制的和磨制的差别不是很大。毕竟咱们加工还是以DIY为主,廉价实用至上。对于表面硬度,我认为只有通过增加丝杠直径来解决了。增加丝杠直径可以明显的提高丝杠的载荷,缩小回差,提高使用寿命。不过对于小机器,换大丝杠又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就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小铣里,要换16的丝杠丝杠或多或少都需要对机体进行二次加工,除了X3可以直接换。当然至于俺整兵的6017,年后出的X,Y都是20的。还有就是使用双螺母丝杠,也能起到和增加丝杠直径一样的作用。
至于要提高加工精度,这个其实和各人的口袋有关,有条件的,上进口线轨,进口大直径双螺丝杠,进口主轴,进口刀具,进口伺服,进口高质量联轴器,进口高刚性,高精度机体,完了再安一好使点的进口系统,精度不高就不正常了。当然这都是一个整体,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差都会影响机器的加工精度。可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空想想而已。那怎么办?其实每台机器都是有误差的,特别是一般的普通的机器。不过误差并不可怕,只怕误差没规律。要是有规律的话通过人为的修正,照样可以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来。对于目前大多数工业生产来说,也都是用的这种方法来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的。
16和20的差别。上为20,下为16
(, 下载次数: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