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mphibia 于 2016-2-9 02:16 编辑
因为我想纠正一个论坛里一个奇怪逻辑,就是没有实践也有发言权,或者更具体的说,因为有某个资历,所以就能用这个资历,对于任何新问题,就能在不用做额外研究和实践前提下,有资格推导关于这个新问题的结论,基于这个现象,因此我愿意继续对话 (PUG你同意这个问题吗?似乎是华人社会长辈管用的逻辑。)
我先假设你是3D电直高手,(你如果不是请告诉我)那么你我的争执变成 一个已经成功用过救机功能的练习中新手 vs 一个没有用过救机功能凭经验推断救援功能的老手
第一:
我事实上已经使用过了,而且成功了,你还质疑?你再有经验也不能反驳我已经测试救援成功的事实吧?难道只有最高级别伊藤hiroki ito在贴地做最高级别难度3D时的救援才叫救援。在成为ito以前,我们新人实机操作各个阶段时的救援就不是救援?你的分析框架是不是订的太窄了?
第二:
我理解你没用过救援功能,我好歹也从质疑到研究,通读说明书,大量阅读其他使用过的模友的评价,然后下单购买了、测试成功了,你怎么说我纸上谈兵呢?更像纸上谈兵的应该是你
第三: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我找出20个用过各个品牌救机功能的新手和老手的帖子/视频(咱们论坛就有2名以上),他们在他们各自程度和练习阶段,救援有哪些用处,那些局限。那他们更广泛的更具有覆盖性的实际经验和意见跟你一个没有用过的凭经验推断的“高手”相比,又如何?我想说的是,你也许个人经验比我个人丰富,我不怀疑。但是就陀螺仪救援功能的实际应用,没有调查实践没有发言权。我已经实践过了、我系统研究过、我看了许多高手和新手的评价,我的结论是尽量总结这些模友的观点,即大部分赞许,个别觉得一般,目前neo仅有2例救援失败。你的反驳是不是有点苍白
第四:
你再有经验,你也不能否认飞行分类为:新手 vs 老手,高空 vs 贴地。这个框架恐怕小学生都能理解。难道必须是伊藤提出,你才认可?这个问题再上一个框架下你不理解,我换一个,核心点有多少反应时间和多快多准的反应速度
-对于高手, 时间充足,往往靠自己经验就能救,因此救援功能价值相对就小,但也不是没有。
- 对于新手,即使时间充足,也不一定会救,因此救援功能价值非常大。
- 对于时间不充足的情况,老手去思考怎么救 vs 习惯后直接打救援救了再说。我断定还是后者快。
- 对于时间不充足,新手基本靠自己基本救不了,如果从入魔就学习习惯打救援,我断定还是有机会能救。
- 按你说再加上机械故障,救援功能没用,哪也不影响上述四个情景的救援提高成功率吧?
PS,没人会买了带救援的陀螺仪到用那一刻再去摸索。都是提前反复测试,因此都是相对已经条件反射,比如我设左手长杆尾救援,右手短杆为切断动力。因此切勿拿慌乱间不熟悉这个理由来说事。你之所以可能觉得新人就会搞混,正验证了你没有实践过。
PS2,即便是我最没资格谈的高手近地(甚至贴地)练3D问题,我理解,有了救援陀螺仪以后,练习的思路不再是紧急研究怎么打舵,而是直接养成看到飞机快要贴地就大救援的习惯。我敢说,养成习惯以后,绝对比没有救援时紧急去打舵那么难?,实际难度也就等于切动力,反正都是一个开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