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单的说一下供大家参考:
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不锈钢都会生锈。
例如,牌号304不锈钢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即我国的0Cr18Ni9。常规条件下,其含碳量低,又由于Cr和Ni的大量添加,使其在常温下的金相组织是奥氏体,很难发生原电池的腐蚀效应,所以有很高的防腐防锈性能。但是如果对其进行加热处理,或钝化膜受损,都会生锈。尤其是在焊接后的焊缝,如不进行扩散退火处理,很快就出现刀口腐蚀,原因是高温下形成了高C高Cr化合物,从而形成贫Cr区,导致生锈。 (所以在做不锈钢坦克时,采用焊接的话,在焊接工作附近区域,最易出现锈迹)
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铬是使不锈钢获得耐蚀性的基本元素,当钢中含铬量达到12%左右时,铬与腐蚀介质(含在大气中)中的氧作用,在钢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保护膜( 钝化膜),可阻止钢的基体进一步腐蚀。除铬外,常用的合金元素还有镍、钼、钛、铌等,
不论何质的不锈钢在空气中被加热到一定的高温(大于1300摄氏度),表面会出现铬氧化物比氧化保护膜薄,而且明显可见。颜色决定于厚度,可呈见彩虹色、蓝色、紫色。较厚的氧化物一般为黑色。它是由于在高温或长时间在较高温度下停留所致。当出现这类氧化层时,金属表面的铬含量都会降低,造成这些区域的耐腐蚀性降低。加热后冷却会使合金元素和碳在晶界处析出,发生晶尖变化。使内部含铬量下降,当含铬少于13%时即失去保护作用,易形成腐蚀.另外,晶界处的改变也使外界环境中的腐蚀因素易于侵入,产生晶间腐蚀容易生锈.
生锈(电化反应)的几个因素:
(1)表面污染:附着在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及酸、碱、盐等在一定条件转化为腐蚀介质,与不锈钢件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2)表面划伤:各种划伤对钝化膜的破坏,使不锈钢保护能力降低,易与化学介质发生反应,产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3)清洗:酸洗钝化后清洗不干净造成残液存留,直接腐蚀不锈钢件(化学腐蚀)。
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P. V8 r: p" S* x- J
(4)碳钢污染:与碳钢件接触造成的划伤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三维网技术论坛4 ?$ s( z5 n3 |" X- h
(5)切割:割渣、飞溅等易生锈物质的附着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
(6)烤校:火焰加热区域的成份与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而不均匀,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7)焊接:焊接区域的物理缺 陷(咬边、气孔、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和化学缺 陷(晶粒粗大、晶界贫铬、偏析等)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8)材质:不锈钢材质的化学缺 陷(成份不均匀、S、P杂质等)和表面物理缺 陷(疏松、砂眼、裂纹等)有利于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www.3dportal.cn( [8 O+ H. h* W5 R7 {% @2 y
(9)钝化:酸洗钝化效果不好造成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均匀或较薄,易于形成电化学腐蚀。; e/ N+ b( O$ I8 S
(10)清洗:存留的酸洗钝化残液与不锈钢发生化学腐蚀的生成物与不锈钢件形成电化学腐蚀。
[ 本帖最后由 拯救虎坦 于 2011-5-21 12: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