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4-11-7 15:24 编辑
回忆 文革中 积极支持 航模活动 的 工宣队长
航模朋友们,如果您有兴趣,请耐心读一读一位学校里的老航模辅导员在几十年前艰苦的岁月,业余条件下学习、辅导开展遥控模型飞机的艰难旅程。不是象现今搞商品无人机那么轻松。
我与无线电活动的不解之缘还是离不开我所热爱的航空模型运动。
记得五十年代后期,高中学生时期。我看到十六中张俊老师和兰德康、刘文章他们在国防体育场试飞遥控模型滑翔机时,心里非常羡慕。我们二十一中航模组就准备与无线电组合作。我和几个同学仿照苏联图纸精心制作了一架大约翼展两米五的“沙科洛夫”模型滑翔机;然而无线电设备毕业时还没有完成,当时我与无线电遥控的缘分擦肩而过,只留下了遗憾。
☆ 难逢可贵的工宣队长
到了六十年代末,一次在农村野营拉练活动中,我趁机带着航模小组的学生为贫下中农的孩子们进行航模表演。(过后,还教农村的孩子们制作、飞行小弹射。)先是在打麦场上飞行内燃机线操纵模型飞机(当时只会平飞),又在田野里飞行弹射、牵引和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当年,宁夏路小学航模活动在全市小学名列前茅;但是,除了航模组的孩子们之外,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经常看到我们认真细致地制作模型飞机,几乎谁也没看过我们飞行训练和比赛。这次大开眼界,也正好是向师生们展示宣传的好机会。
弹射、牵引和橡筋动力都是自由飞行项目的模型飞机,在蓝天白云下翱翔引起了大家的赞叹。唯一让人们不安的是随风盘旋,越飞越高,越飞跃远,孩子们得跨过好几道田垄和小河沟,累的满头大汗才能把模型飞机追回来。当时在场的校党支部书记王家桢(东方红仪表厂工宣队长)兴趣昂然地望着向远处飞翔的模型飞机,感慨的跟我说:“得让飞机有头脑,听指挥,飞回来呀!”
于是,在王家桢的支持下,我校航模活动开始向无线电遥控方向发展了。
在那的动荡年代,老师们不敢教,学生们没得学,每天只上半天课。我执著的认为航空模型活动既培养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又在应用中学习科学知识,是一项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良好的教育阵地。于是每天利用下午学生没课,也没作业的半天始终坚持航模活动。前几届工宣队说不出反对的理由,也不积极支持。唯独这位王师傅几次亲临现场观察航模小组的制作活动。他对孩子们学习使用各种小工具制作小飞机很感兴趣,还亲自拿块桐木锯一锯,刨一刨。他兴致浓厚地看着孩子们用500瓦的电烙铁焊接线操纵模型飞机的油箱,认为这些学生热爱劳动、钻研技术,将来到工厂里也会是技术革新的能手。
拉练结束后回到学校,王师傅郑重其事地主动跟我说:“得让模型飞机有头脑,听指挥,咱得搞无线电遥控。”我当然表示非常愿意学习这项技术。他说:“无线电技术属于弱电,我也不行。我先教你学会普通的电工技术,再接触无线电就容易了。” 他在工厂是个技术很优秀的电工,从此让我背上电工包,他手把手的教我在校办工厂兼任电工。 那时宁夏路小学校办工厂生产科教玩具直流小电机。车床、冲床、钻床等设备都有,电工技术在这里还是大有作为的。
当时小电机的产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磁场用永久磁铁的成品,为电动玩具配用。另一种是供学生了解电动机原理使用,是励磁直流电机,电枢和励磁绕组的线圈都备有漆包线让孩子们自己绕制,没有机壳,整个结构固定在一块60毫米见方的五层板上。后来我还推荐很多学校、少年宫用来开展科技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年,我对无线电技术一窍不通必需从头学起,王师傅还请他们厂仪表车间的师傅给我电子元件,教我一些初步知识。
工宣队在学校里是要定期轮换的,大概也就两--三年,王师傅带着他的队员们回厂工作,留给我的不仅是实用的电工技术,还有在那个年代难能可贵的印象:
王家桢是东方红仪表厂的党员干部,宽黑脸旁、络腮胡子、大眼睛,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为人直爽朴实憨厚,满口的标准天津话。他不像其他工宣队那样,把学校教师都看成是被改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总是板着阶级斗争的冷面孔,把谁都当成斗批改的对象。他却尊重教师,关心教育。他不愿意听人称他书记,于是“王师傅”就成了人们对他的尊称。他比我大十几岁,心中称他“大哥”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工宣队长,是我有缘有幸相遇。这难逢可贵的相遇,让我这个执著航模辅导活动的基层小学教员开始了对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梦想的逐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