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战车
“279工程”的创意来自50年代初人类对核战争这一新型厮杀方式的探索。1953年苏军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同时在爆心放置了很多经过改装的坦克。1954年9月在多茨科耶地区进行了一次有步兵参加的特种核试验,军方发现靠近核爆中心的坦克全部被冲击波掀翻,这显然不合当时苏联领 导 人大打核战争的想法。
于是由天才科学家L·S·托洛亚诺夫领 导的小组开始研制“战术核爆区用试验性车辆结构279工程”,它也被当作和“277工程”竞争下一代重型坦克的样品。托洛亚诺夫面临着对抗核子风暴的难题,他在设计图上尽量加大履带接地面并考虑了一种完全不合规范的可以防止暴风侵害乘员的车体形状。
于是“279工程”装备了4条履带,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英国早在1916年就研制过4条履带的“飞象”超重型坦克。但是“279工程”采用了当时很难想象的油压悬挂,使得在核爆来临时整车可以象螃蟹一样趴在地上以使自己不至于倾覆。接地面的面积增加则使整车的重心更低,每侧2条履带的给油是从车体中部的主油箱连接。车体呈椭圆型,考虑到中子弹这一新式武器的出现,“279工程”车体外圈内部设计了很多夹层用来填充防辐射物质(在中子弹爆炸区,可以将杀伤力很大的快中子转化为慢中子)。铸造车体平均厚度达到269毫米。使用1000hp的12筒柴油发动机,可以使60吨的坦克达到50公里的时速,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它使用和“277工程”一样的炮塔但炮弹减少到24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