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8468|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AMA系列风冷改造.非常有效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午没事,飞了会LAMA 4, 飞行5分钟左右,马达已经烫的没法用手摸了。 玩LAMA的朋友,多半会在原电之外,买大容量的LI电来飞. 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马达寿命也因为热退磁的原因,逐渐在缩短。

论坛上很多兄弟不断在尝试各种方法,提升LAMA的马达散热效果,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LAMA的寿命。目前为止,大体有3种方法。

一是裸飞, 一方面减少重量,一方面通风散热效果良好。

二是加散热片。 通过提高散热面积来给马达降温。

三,是改造LAMA 的180马达。对其钻孔加扇页的方法来进行主动散热。

先借一位兄弟的图来说话。



通过给V4加装马达散热片,在重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对散热效果提升有明显改善。 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参考四驱改的马达改造篇,可以大幅度提高散热能力。请参考以下地址:


http://bbs.5imx.com/bbs/viewthread.php?tid=206365&extra=page%3D1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从LAMA V4以后的版本里,外壳的设计导致机舱内的所有元件几乎被包裹在密封空间里。透气的地方只有最上面那一小块.不管是加装散热片还是改造马达的方法,热量其实在飞行时候,还是积蓄在机舱内部。有的朋友就说了:怎么可能嘛,那不是有大桨往下扫风么??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下桨,就会注意到,真正的桨片能产生下降气流的位置,已经远离机舱透气口好远了。实际上机舱内部几乎不会被吹进下降气流。四驱改兄弟的马达改造,其实是主动在马达内部产生主动散热气流。 但是受技术和设备限制,不是人人都改造的了。而且要承担马达报废的风险. 那,有没有0风险,又有效果的主动散热方案呢? 答案是有的。 我记得以前有个兄弟曾经在论坛里贴过一个主动散热的改造, 是针对LAMA V3的。 但是那个帖子里的方法,制作复杂。 材料制作不是很容易。下午闲的,就想了个点子对LAMA V4进行主动散热改造。

先说说原理吧.呵呵。其实就是想在LAMA 最上面的透气的地方, 产生一个主动下吹气流,对马达和电子设备进行风冷降温。 总结成一句话: 为LAMA加装散热风扇!  

首先来看看材料。 改造材料就在你身边,成本为0. 看图说话:





就是它了。哈哈。 一切都是现成的。重量轻,有成型的弧度正好可以做桨,而且硬度刚刚好。哈哈。 可替代材料还有薄一点的矿泉水瓶子。不过效果没这个好哈。 需要的部位,就是左又两侧有着垂直和弧度的那一块. 封装干电池的塑料皮长度刚好5CM,恰好剪裁下来,可以制作2个桨页.我把塑料皮左边的那一块剪裁下来了。首先拿V4开刀做实验哈哈。右边的那块,为我的R22做准备。 上面的那一块,为我马上到手的科曼齐做准备。哈哈。

剪裁的标准为,弧度保留圆形的一半以内,垂直的那个方向长度,保留0.7到1CM. 单片桨长度为2.5CM. 带弧度的下边缘,把2个角修饰一下,剪裁成圆角,这样避免因为意外伤到人或者设备。 剪裁后的样子,就是这样:





然后在水平面的中央位置开控,拿粗点的针扎个眼就行了。别开大了。 大家会注意到,我在每个叶片上,用AB胶粘了2个牙签。这个是起什么作用的呢? 请继续看以下的照片。注意,粘贴牙签的位置,参照我照片上,左侧的,离中心孔稍微远点,右侧的,要离孔近点。等会看照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下面来说安装位置。桨叶制作好了,安装在哪里合适呢?? 是否还需要单独制作固定装置呢?? 答案很简单。一切都不用。ESKY LAMA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安装位置:



对的。就是安装在下桨夹的下面。如果大家看一下自己的LAMA,会发现固定桨的螺丝,刚好突出一部分。就用这个六角螺丝来安装啦.哈。上面,粘在桨叶上的牙签,在安装时候就起作用啦, 起辅助固定的作用。我第一次安装时候,是直接把桨拧在螺丝上,一个起落下来,发现桨因为风的阻力早歪到不知道哪边了。 于是想了个廉价的办法,采用牙签固定。 之所以选择牙签,是因为量了一下螺丝突起和桨夹的距离刚好接近2MM.一根牙签的宽度刚好。哈。 而且一根牙签的宽度,不会造成任何阻力。 否则会加大下桨转动负担。 注意,在往桨夹上拧的时候,在牙签上表面,少弄点AB胶,用来和桨夹表面紧固。我原来用双面胶带,发现效果不好。塑料发滑粘不住。来看下图:






大家看风扇叶面位置,多合适啊。恰好在马达正上方,机壳开口位置。哈哈。

安装好外壳后发现,前端机头位置,上开口很小,盖住了几乎一半前马达,于是,拆下,扩大开口:



扩大开口前,找根碳素笔画出大致的开口位置,拿剪子小心的剪裁。注意不要一次扩的太大。一点点来。否则机头剪坏了还得花银子买新的哈哈。

全部组装起来,来个POSE:



原来持续飞行超过1分钟,马达就开始强热。2分钟后,手基本摸着就很烫了,再下去。飞完一块原电,马达根本碰不得. 现在飞行接近3分钟下来,手还可以摸马达。说明效果显著。如果配合贴散热片的方式,相信效果一定非常显著。 LAMA的外轴转速不低,风量很大哈哈。如果动手能力再强点,用四驱改的方法把马达再改造下,那就无敌啦!!!

我手头的180马达散热片,随配件一起转让给了论坛里的兄弟了。现在想起来用了,到处也找不到合适的散热片。先这么将就一下了。回头去找几片合适的显示卡散热片贴在马达上。

此方法适合所有拥有LAMA的人,适合所有LAMA的型号.材料成本0元,时间成本10分钟左右. 哈哈。希望能对你们的LAMA能有用。


第三页,42楼,有更新。欢迎大家去踩.

[ 本帖最后由 flashcats 于 2008-3-18 18:01 编辑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55
发表于 2008-7-10 21:1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牛人,我回去也改造改造,
54
发表于 2008-6-24 18:10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
53
发表于 2008-6-24 15:25 | 只看该作者
网上看到有人给马达开窗,据说效果很好,不敢试,有谁试过吗?
52
发表于 2008-6-24 12:35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

51
发表于 2008-4-1 23:1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改了 但是还没加风扇和散热片
50
发表于 2008-3-24 23:04 | 只看该作者

ding

49
发表于 2008-3-23 14:0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有创意,学习!

[ 本帖最后由 tuoling 于 2008-3-23 14:13 编辑 ]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1:49 | 只看该作者
不贵啊。5块多钱一片。 你自己搜TAOBAO,很多卖的。 就是HBX的散热片。我原来手头有2个。改风冷前,很便宜给了系统安全保护了。结果等我用的时候,没办法又从TAOBAO上买了4片,运费就15.汗一个。我转让时候是5块一对。亏大了。
47
发表于 2008-3-18 21:06 | 只看该作者
180马达散热片不好找啊,只看到hbx有,价钱也贵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9:46 | 只看该作者
V3的好加.用那种180马达散热片。正好卡在电机上。前后突出的那种。你搜下。我的R22就是加的那种。
45
发表于 2008-3-18 19:04 | 只看该作者
V4好加散热片,V3似乎不好加,旁边都围起来了:(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7:18 | 只看该作者
为了方便调整4合一,在头罩侧面,也开了几个眼。这样就不用每次反复拆头壳了。呵呵。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7:17 | 只看该作者
哦。散热贴好了,需要把线重新整理下。尽量不要挡在散热片正上方和马达正上方.这样风冷叶片产生的下降气流可以通畅的经过散热片。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7:12 | 只看该作者

LAMA V4外壳改造

最近几天在折腾我的新科曼齐飞机,进行了风冷改造和外壳改造。效果良好。散热片也到了货,于是着手对我的R22和V4都进行了后续改造。今天有时间,把图都上来。给大家参考。

这个是我改科曼齐的帖子,感兴趣的朋友去踩.

http://bbs.5imx.com/bbs/viewthread.php?tid=216925&extra=page%3D1


经过几天耐心的等待,我的散热片买了回来。第一次改造,没有经验,于是买了2种规格的散热片,一大一小。还有附带买了硅脂,3M散热双面贴.





贴装散热片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做过很多次尝试,最后找到了合理的散热片安装方法。也确定了合理的散热片大小。我最初的安装是这样的:



前马达2侧各一片小的,后马达每侧一大一小。但是后来飞行期间。发现这样问题不少。风冷产生的气流,无法贯穿整个散热片。大家注意到我是横向安装。这样不利透风。于是。进行了稍微的改进。竖向安装。 此外,因为后马达负担大,想多加大散热面积.但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飞机尾巴偏沉.飞机往后飘着飞.最后,还是决定后马达和前马达一样,用小片的散热.竖向安装。就是这个效果:



我在改造科曼齐飞机时候,把风冷叶片长度加到3CM,给V4做了下实验。感觉上风冷效果应该加强,但是,安装在V4上以后。外壳装好了飞,飞机竟然飞行时间明显缩短。而我换新电池后。把头壳摘掉。飞机竟然恢复早先的飞行时间。但是因为风冷叶片加长了。飞机产生了如J6早先提到的自旋问题,非常轻微的自旋。 于是把叶片改成2.5CM,扣上头壳,飞行时间还是短,但是比叶片3CM时候好点。摘掉头壳,飞行时间明显延长。以前在安装散热片时候,靠风冷效果似乎蛮不错的。怎么加上散热,效果反而越来越差. 考虑到,早先没贴散热时候,飞机重量轻,风可以直接贯穿到马达仓.所以,下桨负载小。飞机可以一切正常。 贴装散热片后。套上V4的外壳,里面几乎就满了。风冷会产生很大阻力。下桨负担明显加大。 我飞行测试了一会,前马达确实是非常烫手。以前不是这样。 考虑到摘掉头壳飞行时间明显加长。我认为是飞机马达仓太过密封的原因。 于是,在改造科曼齐飞机的过程中,对V4外壳也做了打孔处理。打了不少孔, 整个安装完毕后,再通过调整2个马达齿轮和大盘齿的间隙调整,飞行测试,效果竟然出奇的好。有几次竟然用原电在9分钟时候4合一才闪红灯。降落后,2个马达用手可以摸住。下面是V4打了孔的效果图.哈哈。很COOL吧. 我是随便乱打的孔.后来打完了。才觉得,应该在头壳罩好的情况下,用铅笔画个大致的线,然后再打孔.这样就更美观了。






41
发表于 2008-3-18 14:45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所以说不抄股是好的``````````````````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4: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elein 于 2008-3-18 08:55 发表
这样弄表面上是起到了鼓风的效果,可是你给b桨加了小扇叶会加大b桨的符合,它做功整加了,同时电机也整加发热量。另外b桨的马达长期比a桨的负荷大的话久了两个电机转速久不一致了,到时候是个麻烦事。
关注测试!



你提到的这个,也是J6提到的。不是没有道理。我反复测试过。叶片长度保持在2CM左右。超过3CM,飞机性能影响非常巨大。2CM刚好。而且材料不能用硬塑料。否则负载太大。而且还有一点。尽量靠轴安装。2个叶片产生的负荷,非常的小。连4合一都不用调整。 最初我没加散热片时候。风可以直接从上到下贯穿。效果还不赖。当加了散热片以后。机舱几乎被塞满了。我发现奇怪的现象。就是飞机飞行不大稳定。而且时间会缩短。马达会和以前一样烫手。于是就想到负荷的问题。吹下来的风没地方扩散。直接就导致马达负载过大。反复测试,贴散热,加风扇。如果摘掉头壳,飞机可以最短飞7分钟。加了头壳,只能5分钟左右。如果头壳,尾巴都不要。竟然原电可以飞超过12分钟。于是耗费几天的工夫琢磨,通过给飞机外壳打孔散热,现在飞机可以轻柔飞行8分钟左右。有几次,原电飞行超过9分钟才闪红灯。马达飞下来可以用手摸的住。4,5分钟就彻底冷却了。


这两天股票跌的心惊肉跳的。也没心思整理图片。过段时间发图片来看我改造的外壳.
39
发表于 2008-3-18 13:16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实用\取材便捷,LZ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简直是太牛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利用(我还没发现啊)的,LZ就具"XX" .学习,!!!
38
发表于 2008-3-18 08:5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弄表面上是起到了鼓风的效果,可是你给b桨加了小扇叶会加大b桨的符合,它做功整加了,同时电机也整加发热量。另外b桨的马达长期比a桨的负荷大的话久了两个电机转速久不一致了,到时候是个麻烦事。
关注测试!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18:1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整理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