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5-1-21 09:48 编辑
第794篇《飞机和直升机都是“飞行机器”》原创 张聚恩 聚恩君
2025年01月20日 10:46 北京
飞机是个外来语,是英文flying machine的译名,即“飞行机器”。按其字面意义,应指称所有能飞的人造机械装置。
英语中飞机有多个词汇,如aircraft、airplane、aeroplane和plane等。 Aircraft——由“air”(空气)和“craft”(船)组成,意为在空中航行的“船”。 Airplane——由“air”(空气)和“plane”(源于拉丁语planus,意为平坦、展开、放平)组成,意为空气中放飞。 Aeroplane:源自法语aéroplane(1855年),由希腊语派生的aero(空气)和法语planer(飞翔,由拉丁语planus派生)组合而成。 Plane:是airplane或aeroplane的缩写,直接用来指代飞机。
直升机的英文名主要有helicopter和chopper。 Helicopter——源于希腊语,由“helix”(螺旋)和“pteron”(翅膀)组合而成,意为“螺旋翅膀”。最早出现在1861年,初指“垂直上升的装置”,后演变为直升机的指称。Chopper——是helicopter的非正式形式。该词源于“chopper”的“切碎”含义,意喻旋翼叶片在旋转时“切碎”空气。
中文的“飞机”一词最早见于1893年1月《万国公报》第48期刊载的“新作飞机”,创制者是李提摩太,他将英文flying machine译为“飞机”。1912年后,北洋政府航空署在其主持出版的中国最早的航空杂志《航空》中,用了“飞机”一词,推动了它的传播。1928年后,“飞机”这一译名随着航空教育和术语统一工作的开展而得以确立;由于那时实用直升机尚未出现,“飞机”也就成为指称动力驱动、由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标准术语。
由此沿袭至今,中国航空科技界仍用这一定义,而将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以旋翼产生升力的直升机,无动力航空器、如滑翔机,以及在大气层外飞行的航天飞机等,不列入“飞机”的范畴(见航空工业出版社《中国航空大词典》)。也有一些权威辞书有稍为灵活的表述,如《中国大百科:航空航天卷》的“飞机”词条,在认可上述诠释后,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习惯地将气球、飞艇以外的航空器泛称飞机”。
我国航空界对于直升机的分类属性一直存有不同见解。上世纪90年代,梁守槃先生针对当时的认知分歧,著文强调直升机作为一类独立飞行器的特性。他在《关于 “直升机” 与 “直升飞机”》(发表于《航空史研究》1995 年第 S1 期)一文中说:根据汉语辞典,飞机由机翼、机身、发动机等组成,......滑翔机没有发动机,不是飞机。直升飞机没有固定翼,只是 “能直升直落的飞行器”,将其叫做飞机是错误的,应明确区分直升机与飞机,不能将二者等同使用。
随着时代与技术进步,航空器的形态在融合发展,原有的分类边界在模糊化。上述辞书释义和梁先生的观点也在面对挑战。倾转旋翼机的出现就是典型一例。倾转旋翼机是飞机还是直升机,抑或“混血”新品种?在它问世后,莫衷一是。较多人士仍将其归入“飞机”,但它不也“能直升直落”吗?如果称它是“直升飞机”,是不是也可以呢?
事实上,倾转旋翼机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飞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升机,而是一种兼具两者特点的新型航空器。其机翼两端各安装一套可变向的旋翼推进装置,该装置可以绕机翼轴在朝上与朝前之间转动变向。当旋翼轴垂直于地面时,倾转旋翼机呈横列式直升机状态,可垂直起降、悬停、前飞、后飞和侧飞。当旋翼轴转到水平方向时,旋翼被当作拉力螺旋桨使用,倾转旋翼机能够像固定翼飞机那样以较高的速度飞行。
世界航空史上,美国贝尔和波音联合研制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是首款批产的垂直起降战机。此外,还有苏联的雅克-38舰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和改进设计的雅克-141,英国宇航公司研制的AV-8“鹞”式垂直起降战机和在美国麦道公司协助下完成的第二代“鹞II式”(AV-8B),以及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F-35战斗机的垂直/短距起降型F-35B,这几型战机是依靠发动机矢量喷管或升力风扇获得垂直升力,实现垂直起降性能的。
历史走到今天,传统的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正在功能与构型等方面深度融合,甚至“合二而一”。固定翼飞机要能够短距起飞或垂直起飞,成为飞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小型的个性化飞机,甚至可能成为基本需求。而对于直升机,在“垂起”和有限度“悬停”的前提下,能像飞机那样平飞、快飞,进一步改善操纵性与控制水平,也成了新的基本要求。如此,新型VTOL航空器(不管是叫VCA,还是垂起飞机、直升飞机)的研发与应用势必成为21世纪航空发展热点。
诚如我上篇微文里所说,最近,欧洲航空局EASA给了VTOL新名VCA(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Capable Aircraft),并在有关法规中开始使用这个新概念,并指出,采用VCA等创新飞机设计的运营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举措。我国也正面临这类新型航空器大发展的局面,提出“垂起飞机”概念,是基于同样的缘由。
最后,就Flying Machine,再说几句话。众所周知,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作的“飞行者1号”实现了惊世一飞,打开了现代航空之门。1903年3月23日(即成功一飞之前9个月)以“飞行机器”为名提出专利申请。由于当时多数科技界人士,对于莱特兄弟的研究与试验持怀疑态度,专利未能及时获批。在现场观看人类首次有动力、载人、可控飞行的也仅寥寥几人。1906年,莱特兄弟的专利获批。
专利基本情况为: 专利名:飞行机器(Flying Machine)
专利申请时间:1903年3月23日 专利授予时间:1906年5月22日 专利申请号:US00149220 专利公开号:US821393A(专利申请附图如下) 专利拥有者: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 )
殊不料,此后,围绕“飞行机器”专利,展开了漫长而痛苦的专利诉讼,莱特兄弟对决寇蒂斯,发生了世界航空史上一段悲喜交加的活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我的第335篇微文《由一件航空文化衫谈莱特专利》,就不在这里重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