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5-2-16 15:43 编辑
第799篇《厚积勃发 言之有物——推荐王建华的<造飞机的那些事>公众号》[color=rgba(0, 0, 0, 0.3)]张聚恩 聚恩君
2025年02月15日 17:04 北京 标题已修改
2月12日,我以第798篇《航空人应该本能地关心制造》为题,荐读王建华、齐振超著《造飞机的那些事——中国飞机制造案例集》(科学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一书,称赞这是一本题材特别、内容丰富、写法新颖的好书。
今天,我再向大家推荐该书第一作者王建华开办的《造飞机的那些事》个人微信公众号。从2025年1月20日创办,到现在,仅25天,却已经发表了19篇原创文章,几乎一天一篇,妥妥地高效,且质量颇好,称得上“厚积勃发,言之有物”(一发不可收之势,非“薄”而“勃”)。
公众号与书取同一名字,表达了作者的一个执念,要把自己几十年来在飞机制造领域的认知积累与宝贵经验记载下来、传诸于世,让当代人和后人获益,特别是在中国航空工业飞速进步的当下,促使人们对于制造、对于工艺有更多的关注,找到解决现实存在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此,我极为赞赏。
正如在公号的开篇之作里,作者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后,说“在一个个型号的研制和批产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回顾起来,都是一个个很值得回忆,并且每当回忆起来就津津乐道的无数个小故事”。接着,他引用了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凡是可说的,都能够而且也必须说清楚;而凡是不可说的,就应该保持沉默。于是,他把这些“津津乐道”的回忆,把这些“能够说”、也能够说清楚的感知都写下来,对这样的写作动机,我深以为然且极有同感。老子的那句“道可道非常道”与维氏尚有区别,我倒觉得不必苛求自己,世上那有亘古不变的绝对真理呢。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航空人具有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秉性,从航空救国到报国、强国,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这是事业进步的宝贵精神力量。但同时,航空事业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航空人也需要业内外更广泛的激励与交流,全社会“拥抱蓝天,勇于探索,乐在其中”的航空文化还需要大力营造。
在这个意义上,在不涉密、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本着敬畏真理、尊重历史的精神,恪守严肃认真、绝不言过其实的态度,航空人写航空、说航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相对高可信度、高说服力的特殊价值。王建华谈“造飞机的那些事”,从著书到立说,从平面介质到网络平台,都是极为难得的“航空人发声”,我要为此击节叫好!
25天来,王建华写了什么、谈了什么话题,请大家与我一起浏览一下截止今天上午发布的全部文章的篇名。从这个目录清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以民机制造为主,关切航空时讯,兼顾航空科普,理论结合实际,快速回应热点,定位、布局与开篇都不错。同他的书《造飞机的那些事》“一再加印,供不应求”一样,我热望并相信《造飞机的那些事》公众号也能成为广受欢迎、取得积极社会反响的好平台、大平台。
(NO.001)《开篇语:为什么要谈造飞机的那些事?》1月20日
(NO.002)《中国航空业115年的发展历史》1月22日 (NO.003)《飞机制造岂能为无米之炊》1月23日
(NO.004)《我们未来会乘坐什么样的飞机?》1月24日
(NO.00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飞机大部件运输的各种神器》1月25日
(NO.006)《飞机生产上批量有轨(规)可循——飞机由研制批转入批生产的几步不能错过》2月4日
(NO.007)《坐再好的飞机也要全程系好安全带》1月26日 (NO.008)《当乘坐的飞机被闪电击中时,不要惊慌》1月27日
(NO.009)《人间第六代战机纵横谈》1月31日 (NO.010)《直升机与飞机相撞引起的警示》2月3日 (NO.011)《韩国空难与起落架无作为原因的分析》2月2日 (NO.012)《飞机制造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汇集之一》2月6日 (NO.013)《一堂代价昂贵的真机实验课》2月5日 (NO.014)《四天内摔五架飞机,美国怎么啦?》2月6日 (NO.015)《飞机制造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汇集之二》2月7日 (NO.016)《飞机制造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汇集之三》2月8日 (NO.017)《飞机制造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汇集之四》2月9日 (NO.018)《飞机制造中工艺设计的重要性》2月14日 (NO.019)《有关飞机制造互换协调的问题》2月15日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个公众号,我摘抄《开篇语:为什么要谈造飞机的那些事?》的部分文字,以飨读者。
中国人盼望哪一天能够坐上自己的飞机翱翔蓝天,这也是我打小就有的愿望。记得少年时期,每当天上有飞机飞过,我都会聚精会神地盯着蓝天白云上飞过去的银鹰,不眨眼地看呀看,直到飞机飞得看不见了,才依依不舍地收回眼神。
没有想到,长大后,我自己从事的毕生事业就是造飞机。事业的前一半时间,主要是从事军用飞机制造,事业的后一半,有幸投身到中国的商用飞机研制和生产中,在漫长的飞机制造生涯里,还经历过波音、空客、意大利航空、加拿大航空等世界著名飞机制造商的飞机产品转包生产,从事商用飞机制造研发后,又有机会到世界上的一些著名飞机制造商和他们的供应商进行过专业考察,因此,对世界上主要飞机产品的制造技术了然于胸,在一个个型号的研制和批产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回顾起来,都是一个个很值得回忆,并且每当回忆起来就津津乐道的无数个小故事。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的大哲学家,他有句名言:凡是可说的,都能够而且也必须说清楚;而凡是不可说的,就应该保持沉默。意思是:经验世界的事物都可说,而超验世界的事物不可说,应该保持沉默。这应该是这位大哲学家哲学思想的灵魂吧。但其实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把这事儿说明白了,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2023年,承蒙科学出版社厚爱,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帮助下,出版了一本书,叫《造飞机的那些事》,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和热议,出版社一再加印,供不应求。但是这本书只是我一生事业经历的很少一部分,人生是丰富的,社会发展也是丰富的,一本书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就有了在微信里注册一个公众号的想法。 2025年初,在朋友的协助下,注册了一个名称为《造飞机的那些事》的公众号,取之出版的书的名字。一些朋友希望我快些在公众号里写点东西出来,我自觉万事开头难,要说的话题有很多,要选择着说,我还是考虑再三,把头开好,布局未来的写作思路,这样也许会妥帖些。 ......
为什么我要反复讲造飞机的那些事?是因为,中国的飞机制造在完整的中国工业体系里显得很弱,在人们常说的中国工业体系时,中国航空工业作为工业体系的一部分几乎是提不到桌面上来讲。 ......
要谈飞机制造,就不得不谈到有关“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话题。
完整的工业体系(A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1.定义 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独立地发展现代化工业所必须具备的、相互联系的工业整体。它涵盖了从原材料开采、加工,到各种工业产品的制造,包括生产设备的制造、能源供应等诸多工业部门,是一个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有机整体。
2.主要工业部门构成 ......
3.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优势 3.1经济独立性和稳定性 ...... 3.2产业协同效应显著 ...... 3.3强大的工业创新能力 ......
我国的工业体系的建立,起始于1953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7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发展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且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已经超过美日德总和,制造业规模自2010年开始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666个工业小类中,有2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我国工业体系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经济根基更加稳固。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重点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也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那么,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发展如何呢?请听下次分解。
请我的读者朋友们,浏览和阅读此文以及其它感兴趣的文章,从中获知,找到有益借鉴,并持续关注“造飞机的那些事”公众号! 愿王建华笔耕不辍;祝平台取得成功! 为了强国伟业,希望有更多“航空人”在戮力实干的同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发声!
张聚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