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5-2-17 15:47 编辑
第800篇《龙腾跃九天 报国终不悔——赞汪亚卫的两本书》原创 张聚恩 聚恩君
2025年02月17日 07:53 北京
2022年4月22日,我以《高天长河华夏龙腾》为题(第567篇微文),盛赞航空人写的三本航空书:吴献东著《世界航空航天企业百年发展与演变——莱特兄弟们的公司都哪里去了》,汪亚卫著《华夏龙腾——中国飞机发展侧记(1978-2020)》和王荣阳(笔名文安)著《高天长河入梦来》。
三位作者均为资深中国航空人,曾分别履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他们是我的战友同事,也是亲朋知音。三本书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各不相同,或亲历亲为,秉笔直书;或潜心治学,深耕细作;或殚精竭虑,卓有见地;皆厚重有加,极具价值,充满真情,读来令人感动。
其中,亚卫总师的《华夏龙腾》出版于2021年7月。两年九个月后的2024年4月,他主编的又一本力作《腾飞之路——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问世。他执着于写中国航空之“腾飞”,一本写飞机型号,一本写技术发展,都是中国航空奋进历程的忠实记载,都是航空报国、助民族复兴的热情赞歌。
亚卫出身书香门第,1958年生人,随父辈经历人生颠沛,于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1978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他的同学中,涌现 出一批堪称国之栋梁的两院院士、领导人和领军者。亚卫本人先是在科技情报战线悉心耕作数十载,曾任航空情报所所长、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而后,在经验丰富、精力鼎盛之时,调入集团总部,历任民机部长、装备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总工程师,在多个岗位上均做出突出贡献,同样功勋卓著。
从上世纪末的1999年5月起,到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中期,经历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航空呈现世界航空史上绝无仅有的井喷式发展局面。迄今,我国军航已无缺项,民机悄然崛起,工业能力大增,科技实力日厚。成就这一伟业的是一大批忠于祖国、才华横溢而又披肝沥胆、务实低调的实干家。亚卫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段恰与这一时期同步,有幸得以全身心投入中国航空大发展的事业。在从科技情报和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转入型号管理岗位之后,参与了ARJ21(如今的C909)新支线客机、新舟系列涡桨支线客机、先进战斗机、教练机、无人机、空射导弹、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等多个型号的项目策划与研发管理。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实践,正如一句老话所说,阅历就是财富,亚卫得益于特殊经历,且敬业、用心,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拥有了常人难以比拟的资料与认知储备,为他退休后领衔完成这两部书的编写,奠定了厚重的基础。
在《华夏龙腾》里,亚卫以朴实无华、娓娓道来的文风,记录了1978年至2020年间中国航空工业主要型号项目的进展,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实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其中不少项目,他都是亲历者,他的著述虽谦称“侧记”,实为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正史”。知史而鉴今、而明未来,这本书是对刚刚过去的这段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于中国航空发展的经验总结,不仅为航空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史实参考,也为公众了解中国航空提供了一份生动、可信的读本。
在《腾飞之路》里,他则把目光聚焦在航空技术发展上,梳理了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脉络,从旧中国对航空技术的探索写到新中国航空工业和航空科技的初创,继而,用饱满的热情描绘认识发展规律、一步步跨进创新高地的艰辛道路,从“摸透技术”走向自研,到提出“三个一代”、狠抓预先研究,再到快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总结提出中国航空科技实现腾飞的六大要件,并阐述了自主研发能力如何获得、什么体制适合中国航空科技发展以及如何根治“军强民弱”状况的思考。全书视野开阔,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掩卷细思,回顾过往,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七年来,被时空搭接的三代航空人,用忠诚、坚韧、勇气与付出,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翻身仗,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赢得了国人的尊重。我们与唯一对标国——美国的差距显著缩小,在战斗机、运输机、预警机、无人机、机载制导武器等领域已可同台竞技,在更新一代装备发展和体系作战能力提升方面,亦不落其后。尤为可喜的是,抓住难得的历史窗口期,中国民机正在奋起追赶,以“提产能、保安全、强基础、促配套”为核心任务的长期战斗已经打响,且进展顺利,前景看好。
诚如唐长红院士为《腾飞之路》所作“序言”中写的那样:风雨不忘来时路,砥砺奋进正当时。希望新时代的航空人,特别是广大青年航空科技工作者,通过研读本书,深入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增强航空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往开来,不负韶华,不断开拓航空科技创新之路,为建设航空强国做出更大贡献。航空的未来必然属于中国!
我向大家荐读亚卫的这两本书。希望他不断推出新作。 让我们跟随作者,听他讲述“龙腾跃九天”的往事,感悟“报国终不悔”的情怀,并与他分享面向未来的思考。 谢谢亚卫!愿更多人读懂亚卫、记住亚卫! 在连接作者与读者的“共情桥”上,分明镌刻着这样两行字:
让过去展示真实的风貌! 让未来呈现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