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225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重力飞行器的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导与反重力
1992年,任职于芬兰坦佩雷技术大学的波德克列特诺夫向一家英国物理学杂志提交了一篇论文,他描述了被置于高速旋转的超导体(极低温度时失去电阻)上面的一个物体如何失去将近2%的重量。这位俄罗斯人的研究吸引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注意,该局早已同亨茨维尔亚拉巴马大学的一位研究员有联系,这位研究员宣称她能制造出一种类重力场,能够利用高速旋转超导体排斥或吸引物体。  




后来波德克列特诺夫,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他同意大利科学家乔瓦尼·莫达内塞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冲量重力发生器”的研究工作,它能对所有物体产生一种斥力。该设备使用一个强放电源“发射器”和一个超导“发射器”,制造出了一种“重力冲量”。波德克列特诺夫说:“时间很短,沿着放电的线路以极快的速度(实际上是瞬时)进行传播,经过许多不同物体,没有任何显著的能量损失。”他说,实验结果是对光束击中的任何物体都产生了推力作用,大小同物体质量成正比。波德克列特诺夫在调整一个激光瞄准装置时说,他的实验装置已经显示有能力击倒1公里外的物体,他声称,这一装置用同样的能量可以击倒200公里外的物体。正是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冲量重力发生器”的研究工作引起了波音公司的注意。在那份“Grasp”简报中,波音公司描述了该装置发出的光束如何不受任何电磁屏蔽影响,可以穿透任何物体而达到目标。  


漂升机———民间反重力研究
近几年来,“飘升机”民间科技运动以美国西雅图为中心悄然扩散到全世界。制造这种据称是“反重力”飞行器的竞赛,令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如痴如狂,美国官方机构也想垄断此技术为太空项目服务。飘升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家托马斯·汤森·布朗是这个方向上的开山祖师。现在“飘升机”(Lifter)这个说法就是从他那儿沿用过来的。
布朗是一个富家子弟,从小爱好摆弄各种电器。上大学时,他在老师保罗·别费尔德的指导下,在用电容器做实验时,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以很高的电压将电能输入电容器,就会在某个方向产生一个微弱的推力。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别费尔德-布朗效应。 后来由于布朗转向其他方面研究,再加上他的这项研究成果看起来匪夷所思,这项技术逐渐被人们淡忘。
布朗的工作被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转包商杰夫·卡梅伦复 活。他有一次注意到电容器中产生类似抽搐的突然运动,回想起在大学课堂中曾听谁提到过别费尔德-布朗效应。于是他就去搜查文献,找到了布朗申请过的一些专利。卡梅伦认为,别费尔德-布朗效应是确实的,并想以某种能飞的东西来形象地显示这种力的存在。  
2002年初,时年26岁的蒂姆·文图拉在网上看到卡梅伦的飘升机图样,随后他亲手仿做了一个,果然飞了起来。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去年夏天失业后更是大量地制造,自称比地球上任何人做的都多。他还在西雅图开了一个网站专门收集各种飘升机的飞行录像并作出理论总结,还在网站上一步步地介绍了制造方法。 由此,飘升机运动成了一种全球现象,西雅图也因此成为飘升机运动的总部。上百万飘升机爱好者访问了文图拉的网站,许多新闻媒体到他的实验室中去访问调查。
但遗憾的是,反重力研究中并不为科学界所接受。正统科学家嘲笑反重力的思想,认为飘升机的动力是离子风。认为飘升机的动力是离子风。虽然漂升机升起时确实有一股风,但这种微弱的风实在太小根本不足以托起漂升机。称在个案中,一些类似飘升机的电容器在真空中飞了起来。其中并没有空气介入。
的确,现在的飘升机还很像玩具。但正如法国宇航科技作家亚历山大·查墨斯评述的:"1871年,第一架飞机测试时也不比玩具强多少,而且也遭到人们的嘲笑。想想第一辆火车刚开始试运行时,曾有人驾着马车与它比快并且速度大大超过了史第芬逊的第一辆火车,而到今天火车时速超过了三百公里,而且还在不断提高。但马车还在原地踏步。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1-12-8 15:07 | 只看该作者
不会是"民科"吧.

之前就被KF翼型给忽悠了, 那翼型连平板翼都不如.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9:37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反重力飞行器将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空气动力学将成为历史。
4
发表于 2011-12-8 20:07 | 只看该作者
:em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