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3-8-8 10:38 编辑
浅谈 如何争取弹射最大高度
弹射模型滑翔机一般都是螺旋上升,如何将螺旋线抻直了,变成直线,那不就争取到更大的高度,延长了留空时间了吗?有时垂直上的很高,但如何顺利的改出进入盘旋滑翔,很关键。
这是几十年来钟爱弹射模型的爱好者们都在探讨研究的问题。人们付诸于实践的方法很多,今天看了陈老师的水平尾翼前端的活动面让我又想起了六十年代初,也曾经搞过的小实验。
那时,我们将水平尾翼的前三分之二搞成可向上翻动活动面,用直径0.2毫米的细钢丝做成压力弹簧,轻轻的压在上面。水平活动面与安定面得连接靠绵纸刷透布油。
弹射上升的瞬间,活动面被高速气流吹起,形成推杆,压住机头,直线上升。到最高点时靠弹簧压力自动恢复到有利滑翔状态。
先调整好手投滑翔,再弹射试飞。要调整弹簧的压力,还要靠 限位 调整上翻的角度。要非常细心观察瞬间弹射上升状态,改出滑翔姿态,反复认真调整。
直线上升好调整,但常发生失速掉高的现象,往往不如螺旋上升那样容易改出滑翔。
下面的老照片,记录着1964年六一儿童节中小学弹射模型比赛现场难忘时段。
兰德康是当年首先采用单线操纵打破过圆周竞速全国纪录的运动健将,他对弹射模型也很有研究。
左边的小学生于文友就是“美好的飞行情趣终生难舍”一文真实描述的1965年以6分37秒打破弹射市纪录的小运动员。但是破纪录的弹射模型不是照片上的这架,而是一架王书人设计的小运动员用麻杆制作的高翼台T型尾翼,没有活动舵面。(这个小朋友于文友如今已经六十出头了,春节在一起还想起当年他试验的另一架折叠机翼的小弹射,至今还想实现当年未成功的梦想。) 对详情感兴趣请浏览: 美好的飞行情趣终生难舍 (上) [color=#000 !important][复 老照片的回忆 [color=#000 !important][复制链接]
土特产—麻秆弹射模型飞机 [color=#000 !important][复制链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